Synology硬盘坏扇区数量增加怎么办?健康诊断与更换指南(DSM 6.2-7.2)


在使用Synology NAS的过程中,机械硬盘(HDD)出现坏扇区是常见现象——坏扇区是硬盘中无法正常访问的故障区域,多由机械磨损、物理冲击或长期使用导致。当您收到“坏扇区数量增加”的警告时,无需过度恐慌,关键是通过存储管理器诊断硬盘健康状态,区分“稳定坏扇区”与“快速增加的坏扇区”,并采取针对性措施(如数据清理或更换硬盘)。本文将从症状识别、健康诊断、解决方案(数据清理+硬盘更换)及注意事项四个维度,手把手教您处理Synology硬盘坏扇区问题,覆盖DSM 6.2至7.2全版本,确保数据安全与NAS稳定运行。



一、症状识别:2种方式确认硬盘坏扇区增加,避免遗漏警告


坏扇区的出现并非毫无征兆,Synology系统会通过“可视化数据”和“主动通知”两种方式提醒用户,需先学会如何识别这些信号。


1. 方式1:通过存储管理器查看坏扇区数(最直接)

这是确认坏扇区状态的核心方法,可实时查看坏扇区数量及变化趋势,步骤如下(DSM 7.x与6.2操作一致,以7.x为例):

1. 登录Synology NAS的DSM系统,在桌面找到并打开“存储管理器”套件(图标为硬盘样式,位于常用工具区);

2. 在左侧导航栏中,点击“HDD/SSD”选项,进入所有硬盘的管理列表;

3. 在列表中找到“可疑故障硬盘”——通常系统会用黄色感叹号标记有坏扇区警告的硬盘,点击该硬盘名称选中;

4. 点击硬盘列表上方的“健康信息”按钮(图标为心跳线+信息),弹出健康状态窗口;

5. 在窗口顶部切换至“历史记录”标签页,再点击左侧“硬盘密钥信息”选项;

6. 在“硬盘密钥信息”页面中,找到“坏扇区数”对应的折线图——图表会显示近30天的坏扇区数量变化,若曲线呈上升趋势,说明坏扇区在增加;若曲线平稳(数值固定不变),则坏扇区状态稳定。


2. 方式2:接收系统主动发送的坏扇区警告

Synology会通过“DSM桌面通知”和“电子邮件”两种渠道推送警告,需确保通知功能已启用:

- DSM桌面通知:登录DSM后,屏幕右上角会弹出黄色警告弹窗,内容包含“坏扇区数量增加”或“硬盘健康状态异常”,点击弹窗可直接跳转至存储管理器的硬盘健康信息页面;

- 电子邮件通知:若已在DSM中配置邮件通知(进入“控制面板”→“通知”→“电子邮件”),系统会将坏扇区警告发送至绑定的邮箱,邮件中会注明涉及的硬盘型号、序列号及当前坏扇区数,方便远程监控。


补充:坏扇区的核心定义与常见误区

- 定义:坏扇区是硬盘盘片上物理损坏或逻辑错误导致无法存储/读取数据的区域,操作系统会自动标记这些区域,后续读写时跳过,避免数据错误;

- 误区:并非“坏扇区数非0就需换硬盘”——新硬盘也可能存在少量出厂时标记的“预留坏扇区”,只要数量不增加,硬盘仍可正常使用;只有“坏扇区数快速增加”或硬盘进入“严重”状态,才需紧急处理。



二、核心解决方案:分三步处理,从监控到更换全覆盖


针对坏扇区数量增加的问题,Synology官方提供“数据维护→状态监控→硬件更换”的递进式解决方案,需根据坏扇区变化趋势选择对应操作。


1. 第一步:定期运行数据清理,修复存储池数据一致性

数据清理是预防坏扇区导致数据丢失的基础操作,其核心作用是修正存储池中因坏扇区产生的“不正确或不完整数据”,确保数据完整性。

- 运行频率:Synology官方建议每年至少执行2次,若硬盘已出现坏扇区警告,建议3个月内补充执行1次;

- 操作步骤(DSM 7.x):

1. 打开“存储管理器”,在左侧导航栏点击“存储池”;

2. 找到坏扇区硬盘所属的存储池(如“storagepool1”),选中该存储池;

3. 点击顶部“操作”按钮,在下拉菜单中选择“数据清理”;

4. 在弹出窗口中,选择清理类型:

- “快速清理”:耗时短(约10-30分钟),修复常见数据一致性问题,适合日常维护;

- “完整清理”:耗时久(约1-数小时,取决于存储池大小),深度修复所有潜在数据错误,建议在硬盘出现坏扇区时选择;

5. 点击“确定”,系统开始执行数据清理,期间NAS可正常使用,但大文件读写速度可能下降,建议在空闲时段(如夜间)操作;

- 操作步骤(DSM 6.2):

1. 打开“存储管理器”,点击顶部“存储池”标签页;

2. 选中目标存储池,点击“操作”→“数据清理”;

3. 选择“快速清理”或“完整清理”,点击“开始”即可。



2. 第二步:检查坏扇区数图表,判断硬盘是否需要更换

监控坏扇区数的“变化趋势”比“绝对数值”更重要——稳定的坏扇区无需更换硬盘,快速增加则需紧急处理,具体判断与操作如下:


(1)详细查看坏扇区数图表(步骤回顾)

1. 进入“存储管理器”→“HDD/SSD”,选中目标硬盘;

2. 点击“健康信息”→“历史记录”→“硬盘密钥信息”;

3. 重点观察“坏扇区数”折线图的30天变化:

- 横轴为“日期”,纵轴为“坏扇区数量”;

- 若图表显示“数值长期稳定”(如连续15天保持5个坏扇区),说明坏扇区已被系统标记并跳过,硬盘可继续使用;

- 若图表显示“数值持续上升”(如从5个增至20个,且仍在增加),或短期内骤增(如1天内增加10个),说明硬盘存在持续故障风险,需准备更换。


(2)结合DSM硬盘状态判断

从DSM 7.2.1版本开始,存储管理器会直接显示硬盘“状态”,可辅助判断:

- 进入“HDD/SSD”列表,查看目标硬盘的“状态”列:

- “正常”:坏扇区数稳定,无需更换;

- “警告”:坏扇区数增加但未达临界值,需密切监控(每周查看1次图表);

- “严重”:坏扇区数远超安全阈值,或伴随其他故障(如读取错误率升高),需立即更换硬盘。



3. 第三步:更换故障硬盘,分“有无RAID数据保护”操作

当硬盘坏扇区数快速增加或状态为“严重”时,需及时更换硬盘。更换步骤因NAS是否使用“带数据保护的RAID类型”(如RAID 1、RAID 5、RAID 6)而不同,需严格区分。


前置准备:确认硬盘兼容性

更换前必须确保新硬盘与您的Synology NAS型号兼容,避免出现无法识别的问题:

1. 访问Synology官方“产品兼容性列表”(通过Synology知识库搜索“Synology 产品兼容性列表”);

2. 在“存储设备”分类中,输入您的NAS型号(如“DS923+”);

3. 查看“兼容硬盘型号列表”,选择与原硬盘接口(SATA、SAS)、容量匹配或更大的硬盘(建议容量不小于原硬盘,避免影响存储池扩展)。


场景1:无数据保护的RAID类型(如RAID 0、单盘存储)

此类场景下,硬盘故障会直接导致数据丢失,更换前必须先备份数据,步骤如下:

1. 备份所有数据(关键步骤,不可省略):

- 打开“File Station”,将目标硬盘所属存储池中的所有文件复制到外部存储设备(如USB硬盘、另一台NAS);

- 若有共享文件夹、应用数据(如Synology Drive、Plex媒体库),需通过“Hyper Backup”创建完整备份(选择“备份到外部设备”,确保备份成功);

2. 关闭Synology NAS:

- 登录DSM系统,点击右上角“关机”按钮,选择“关机”;

- 等待NAS指示灯完全熄灭(通常需1-2分钟),断开电源适配器;

3. 卸下故障硬盘:

- 根据NAS型号,打开机箱盖(部分NAS无需拆机,直接按压硬盘托架卡扣);

- 找到故障硬盘对应的托架,拧下螺丝(若有),将托架与硬盘一同取出;

- 从托架上卸下故障硬盘,安装新硬盘(确保SATA接口和电源线连接牢固);

4. 启动NAS并重建存储:

- 将硬盘托架装回NAS,连接电源适配器,开机;

- 若NAS为单槽式型号(如DS123):开机后需按提示安装DSM系统(参考Synology官方“单槽NAS DSM安装教程”),完成后创建新存储池和存储空间;

- 若NAS为多槽式型号:开机后进入“存储管理器”,系统会提示“发现未初始化硬盘”,点击“创建存储池”,选择新硬盘,按向导完成存储池和存储空间创建;

5. 还原数据:

- 将之前备份的数据通过“File Station”或“Hyper Backup”还原到新创建的存储空间中,确保数据完整性。


场景2:带数据保护的RAID类型(如RAID 1、RAID 5、RAID 6)

此类场景下,RAID阵列会保留数据副本,更换硬盘时无需提前备份(但仍建议定期备份,以防意外),步骤如下:

1. 确认RAID状态:

- 进入“存储管理器”→“存储池”,查看目标存储池的“状态”:

- “降级”:说明已有一块硬盘故障,RAID仍在工作(可正常访问数据);

- “崩溃”:若多块硬盘同时故障(超出RAID容错能力),需先恢复数据再更换,此时需联系Synology官方支持;

2. 热插拔更换(部分NAS支持):

- 若您的NAS支持“热插拔”(如DS923+、RS822+,可在产品规格中确认),无需关机,直接卸下故障硬盘:

- 找到故障硬盘(存储管理器中会标记“故障”),按压硬盘托架卡扣,取出托架;

- 更换新硬盘后,将托架装回NAS,系统会自动识别新硬盘;

3. 非热插拔更换(需关机):

- 若NAS不支持热插拔,需按“场景1”步骤2-3关机并更换硬盘,再开机;

4. 修复存储池:

- DSM 7.x版本:

1. 进入“存储管理器”→“存储池”,选中降级的存储池;

2. 点击“操作”→“修复”;

3. 在弹出窗口中,选择“新安装的硬盘”作为替换盘,点击“确定”;

4. 系统开始修复存储池(耗时取决于存储池容量,1TB约需1-2小时),修复期间NAS可正常使用,但读写速度会下降;

- DSM 6.2版本:

1. 进入“存储管理器”→“存储池”,选中降级的存储池;

2. 点击“管理”→“修复存储池”;

3. 选择新硬盘,点击“下一步”→“应用”,开始修复;

5. 验证修复结果:

- 修复完成后,存储池“状态”会恢复为“正常”,说明新硬盘已融入RAID阵列,数据安全得到保障。

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:3个易忽略细节,避免操作失误


在处理坏扇区问题时,以下3个细节若忽略,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更换失败,需重点关注。


1. 新硬盘也可能存在少量坏扇区,属正常现象

部分用户发现新硬盘的坏扇区数非0,会误以为硬盘故障——实际上,新硬盘出厂时会预留少量“备用坏扇区”,用于替换使用中出现的新坏扇区,只要数量稳定(如≤10个)且不增加,就是正常的,无需更换。


2. 单槽NAS更换硬盘后需重新安装DSM

单槽式NAS(如DS119j、DS123)无RAID保护,更换硬盘后原DSM系统会随旧硬盘移除,需重新安装:

- 准备一台电脑,通过网线连接NAS;

- 下载Synology“Synology Assistant”工具(官网可下载);

- 打开工具,搜索到NAS后,点击“安装DSM”,按提示完成系统安装(过程约10-15分钟)。


3. 修复RAID存储池时不可断电

修复存储池期间(尤其是RAID 5、RAID 6),NAS若意外断电,可能导致存储池崩溃,数据丢失风险大幅增加:

- 修复前确保NAS连接UPS(不间断电源);

- 修复期间避免手动关机或重启,若需紧急操作,需先取消修复(仅DSM 7.x支持),完成后再重启。



四、常见问题解答(FAQ):解决坏扇区处理中的高频疑问


1. Q:我的新Synology NAS硬盘有2个坏扇区,正常吗?需要更换吗?

A:正常。新硬盘出厂时可能预留少量坏扇区,只要坏扇区数稳定(不增加),且DSM显示硬盘“状态正常”,就无需更换,继续使用即可,系统会自动跳过这些坏扇区。


2. Q:坏扇区数达到多少就必须更换硬盘?

A:无固定数值标准,需结合“变化趋势”和“DSM状态”判断:

- 若坏扇区数“稳定且≤20个”,状态为“正常”,可继续使用;

- 若坏扇区数“持续增加”(如每周增加5个以上),或状态变为“警告/严重”,无论数值多少,都建议更换。


3. Q:修复RAID 5存储池需要多久?期间能使用NAS吗?

A:修复时间取决于存储池容量和硬盘速度,1TB约需1-2小时,4TB约需4-6小时;修复期间NAS可正常使用(如访问文件、运行套件),但读写速度会下降(约为正常速度的50%),建议避免大文件传输(如上传10GB以上视频)。



总结


Synology硬盘坏扇区并非“绝症”——坏扇区数稳定时,通过定期数据清理和监控即可保障安全;当坏扇区数快速增加或状态异常时,及时更换兼容硬盘,并根据RAID类型选择正确的更换步骤,就能最大程度减少数据风险。关键是“早发现、早监控、早更换”,避免因拖延导致硬盘彻底故障。


若您在操作中遇到细节疑问(如识别故障硬盘、修复存储池报错),可参考Synology官方文档(https://kb.synology.cn/zh-cn/DSM/tutorial/How_to_diagnose_drives_health_status_when_receiving_bad_sector_warning)获取型号适配的精准指导,或通过Synology账户创建支持请求获取官方技术帮助。

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Synology硬盘坏扇区处理实操checklist,包含坏扇区监控步骤、数据清理流程、不同RAID类型的更换步骤及注意事项,方便你每次处理时对照执行,避免遗漏关键操作?

Synology硬盘坏扇区数量增加怎么办?健康诊断与更换指南(DSM 6.2-7.2)

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技术支持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无法访问共享文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NAS Win...

  • ·

    如何用 DiXiM Media 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DSM常规设置...

  • ·

    Active Backup fo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NAS打开Of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Migrati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Office多...

相关文章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             1号楼225

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

微信咨询

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