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企业计算机或物理服务器因硬件故障(如主板烧毁、硬盘损坏)、意外事故(如进水、跌落)损毁时,能否快速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新设备,直接决定业务中断时长。而通过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(以下简称“ABfB”),只需借助“Windows PE恢复媒体”启动新设备,即可连接存储备份数据的Synology NAS,完成跨设备恢复。但多数用户因不熟悉恢复媒体制作、NAS连接配置,导致恢复流程卡顿。本文基于Synology官方技术文档(原文链接:https://kb.synology.cn/zh-cn/DSM/tutorial/How_do_I_recover_backed_up_PC_server_on_another_device),提供 step-by-step 解决方案,帮你高效完成设备损毁后的备份恢复。
一、恢复前必满足的4个前提条件
在启动恢复操作前,需先确认NAS、备份数据及硬件环境满足以下要求,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流程中断:
| 前提类型 | 具体要求 | 验证方法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1. Synology NAS状态 | ① NAS正常运行(无硬件故障,可通过局域网/远程访问);② ABfB套件已启用;③ 损毁设备的备份数据完整存储在NAS中(未删除、未损坏) | 登录DSM→「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→设备」,找到损毁设备,确认“备份状态”为“已完成”,且最新备份时间在设备损毁前 |
| 2. 恢复媒体制作工具 | 需下载“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恢复媒体创建工具”(仅支持Windows系统,Mac用户需借助Windows虚拟机) | 访问Synology官网「支持→下载中心」,搜索“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恢复媒体创建工具”,确认下载对应版本(32位/64位) |
| 3. 硬件准备 | ① 空白U盘(容量≥8GB,推荐USB 3.0,用于制作恢复媒体;需提前备份U盘中数据,制作会格式化);② 新设备(CPU、内存配置不低于损毁设备,避免恢复后系统卡顿) | 用磁盘管理工具检查U盘容量;对比新设备与损毁设备的硬件参数(如CPU型号、内存大小、硬盘接口) |
| 4. 网络环境 | 新设备与NAS需处于同一局域网(或通过VPN远程连接NAS,推荐局域网优先,避免恢复速度慢);NAS已配置固定IP(便于恢复时快速定位) | 在NAS「控制面板→网络→网络界面」确认IP为固定地址(如192.168.3.100);用网线连接新设备与路由器,确保局域网连通 |
二、核心步骤1:创建Windows PE恢复媒体(关键前提)
Synology ABfB的跨设备恢复依赖“含ABfB恢复组件的Windows PE环境”——普通Windows PE无法识别NAS的备份数据,必须用官方工具制作专用恢复媒体,步骤如下:
1. 下载并安装恢复媒体创建工具
1. 打开Windows电脑(需联网,非损毁设备,可使用另一台办公电脑),访问Synology官网「下载中心→套件→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」;
2. 在“工具”分类下,找到“恢复媒体创建工具”,根据电脑系统选择“Windows 32位”或“Windows 64位”版本,点击“下载”;
3. 下载完成后双击安装包,按向导提示安装(默认下一步即可,安装路径建议保持默认,如“C:Program FilesSynologyActive Backup Recovery Media Creator”)。
2. 制作U盘版恢复媒体(推荐,操作更便捷)
| 步骤 | 操作内容 | 注意事项 |
|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1 | 插入空白U盘到Windows电脑,打开“Synology Active Backup 恢复媒体创建工具” | U盘需被电脑正常识别,若提示“U盘未检测到”,重新插拔或更换USB接口(优先用后置接口) |
| 2 | 在工具主界面,选择“创建可启动USB驱动器”,点击“下一步” | 若需制作ISO文件(用于刻录光盘或虚拟机),可选择“创建ISO映像文件”,后续步骤类似 |
| 3 | 在“选择USB驱动器”下拉列表中,选中目标U盘(确认盘符正确,避免误选其他磁盘) | 工具会自动检测U盘容量,若低于8GB会提示“容量不足”,需更换更大U盘 |
| 4 | 勾选“我已了解此操作将删除USB驱动器上的所有数据”,点击“开始” | 务必确认U盘中无重要数据,此步骤不可逆 |
| 5 | 等待制作完成(进度条100%),期间不要拔出U盘或关闭工具 | 制作耗时约5-10分钟,取决于U盘速度,USB 3.0 U盘比2.0快3倍左右 |
| 6 | 制作完成后,工具提示“成功创建恢复媒体”,点击“关闭”,拔出U盘 | 可在“此电脑”中查看U盘内容,确认包含“boot”“sources”等PE系统文件夹,说明制作成功 |
3. 验证恢复媒体有效性(避免启动失败)
1. 将制作好的U盘插入另一台正常Windows电脑(非新设备),重启电脑;
2. 开机时快速按BIOS启动快捷键(不同品牌主板快捷键不同:戴尔按F12、联想按F12、华硕按F8、惠普按F9);
3. 在启动项列表中,选择“USB Hard Disk”(U盘名称),按回车;
4. 若能成功进入“Synology Active Backup 恢复环境”(蓝色背景界面,显示“连接到NAS”选项),说明恢复媒体有效;若提示“启动失败”,需重新制作(可能是U盘损坏或工具版本不匹配)。
三、核心步骤2:用恢复媒体启动新设备
新设备默认从硬盘启动(无系统时会提示“无操作系统”),需通过BIOS设置从恢复U盘启动,进入Windows PE环境:
1. 配置新设备BIOS启动项
1. 将验证有效的恢复U盘插入新设备的USB接口(优先插后置USB 3.0接口,避免前置接口供电不足);
2. 开机并快速按BIOS快捷键(参考步骤2.3的品牌对应快捷键),进入BIOS设置界面;
3. 在BIOS中,找到“Boot”(启动)菜单,将“Boot Option 1”(第一启动项)设置为“USB Hard Disk”(U盘);
- 若新设备支持UEFI启动,需确认“Boot Mode”(启动模式)为“UEFI”(与损毁设备的启动模式一致,避免恢复后无法启动);
4. 按BIOS界面提示保存设置(通常按F10,选择“Yes”),新设备会自动重启并从U盘启动。
2. 进入Synology ABfB恢复环境
1. 新设备从U盘启动后,会自动加载Windows PE系统(约1-2分钟,屏幕显示“加载文件...”);
2. 无需手动操作,系统会直接进入“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恢复向导”界面,显示“欢迎使用恢复工具”,说明已成功启动恢复环境。
四、核心步骤3:连接NAS并定位损毁设备的备份数据
恢复环境需与NAS建立连接,才能读取存储在NAS中的备份数据,操作如下:
1. 配置新设备IP(确保与NAS通网)
1. 在恢复向导界面,点击左下角“网络配置”按钮(图标为网络信号);
2. 选择“手动配置IP地址”(避免自动获取IP与NAS不在同一网段),填写以下参数:
- IP地址:与NAS同网段,如NAS为192.168.3.100,新设备可设为192.168.3.101;
- 子网掩码:与NAS一致,通常为255.255.255.0;
- 网关:填写路由器IP,如192.168.3.1;
- DNS服务器:填写公共DNS(如114.114.114.114)或路由器DNS;
3. 点击“应用”,弹出“网络配置成功”提示,关闭窗口。
2. 访问NAS并找到备份数据
1. 返回恢复向导,点击“连接到NAS”,在弹出窗口中填写NAS信息:
- NAS服务器地址:输入NAS的固定IP(如192.168.3.100),若远程访问需填DDNS域名(如xxx.synology.me);
- 端口:默认填写5000(DSM HTTP端口)或5001(HTTPS端口,推荐用HTTPS,更安全);
- 用户名/密码:输入NAS的管理员账号和密码(需拥有ABfB备份数据的访问权限);
2. 点击“连接”,系统会验证信息并加载NAS中的ABfB备份列表;
3. 在备份列表中,找到损毁设备的名称(如“Office-PC-01”),点击展开,可看到该设备的所有备份版本(按时间排序,推荐选择“最新备份”);
4. 选中最新备份版本,点击“下一步”,系统会加载该备份的详细信息(如备份大小、包含的分区、创建时间)。
五、核心步骤4:执行跨设备恢复(关键操作)
确认备份数据无误后,即可将数据恢复到新设备的硬盘中,需注意分区匹配与数据覆盖风险:
1. 选择恢复目标分区
1. 在“选择目标磁盘”界面,系统会显示新设备的硬盘列表(如“Disk 0: 1TB SSD”),选中用于安装系统的硬盘(通常为第一块硬盘);
2. 点击“分区设置”,系统会自动匹配备份中的分区结构(如损毁设备有C盘、D盘,新设备会对应创建相同大小的分区);
- 若需调整分区大小(如新设备硬盘更大,想扩大C盘),可点击分区右侧“编辑”,手动修改容量(需确保总容量不超过硬盘大小);
- 警告:此操作会格式化新设备的目标硬盘,若硬盘中有数据,需提前备份(恢复后数据会被覆盖);
3. 确认分区设置无误后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2. 开始恢复并监控进度
1. 在“恢复确认”界面,核对“源备份”(损毁设备最新备份)、“目标设备”(新设备硬盘)、“分区设置”等信息,确认无误后,勾选“我已了解此操作将覆盖目标磁盘上的所有数据”;
2. 点击“开始恢复”,系统会弹出“恢复将立即开始,是否继续?”提示,点击“是”;
3. 恢复过程中,屏幕会显示进度条(如“已完成30%,剩余时间约20分钟”),恢复速度取决于NAS与新设备的网络速度、备份数据大小(100GB数据约需30分钟,千兆局域网更快);
- 注意:恢复期间不要拔出U盘、断开网络或关闭新设备,否则会导致恢复失败,需重新执行;
4. 恢复完成后,系统提示“恢复成功”,点击“重启设备”,并在重启前拔出恢复U盘(避免再次从U盘启动)。
六、恢复后必做的3个配置(确保系统正常使用)
恢复完成后,新设备虽能启动系统,但需进行以下配置,避免驱动缺失、系统无法激活等问题:
1. 安装缺失的硬件驱动
1. 新设备启动后,进入Windows系统,右键点击“此电脑→管理→设备管理器”;
2. 查看是否有带黄色感叹号的设备(如“未知设备”“以太网控制器”),这些是未安装驱动的硬件;
3. 下载并安装对应驱动:
- 品牌电脑:访问品牌官网(如戴尔、联想),搜索设备型号下载驱动;
- 组装机:分别下载主板、显卡、网卡的驱动(从硬件厂商官网获取);
4. 安装完成后重启电脑,确保所有硬件正常工作(如网卡能联网、显卡分辨率正常)。
2. 验证数据完整性
1. 打开“此电脑”,检查各分区中的文件是否完整(如桌面文档、软件安装目录、业务数据);
2. 启动常用软件(如Office、设计工具),确认能正常运行,无文件损坏提示;
3. 若发现部分文件缺失,可回到恢复步骤,选择更早的备份版本重新恢复(可能是最新备份存在部分损坏)。
3. 系统激活与安全配置
1. 进入“设置→系统→激活”,确认Windows系统已激活(若未激活,需用损毁设备的激活密钥重新激活,或联系IT部门处理企业版激活);
2. 更新Windows系统(“设置→更新和安全→检查更新”),安装最新补丁,修复安全漏洞;
3. 启用杀毒软件(如Windows Defender、企业版杀毒软件),扫描系统是否存在恶意程序。
七、6大常见故障排查(解决恢复中的异常)
1. 故障1:恢复媒体启动后无法进入PE环境
原因:U盘制作失败、BIOS启动模式不匹配、U盘接口供电不足
解决方案:① 重新用官方工具制作U盘(换一个U盘尝试);② 确认BIOS启动模式(UEFI/Legacy)与损毁设备一致(若损毁设备用Legacy,新设备也需设为Legacy);③ 将U盘插在新设备后置USB接口,避免前置接口供电不足。
2. 故障2:连接NAS时提示“访问被拒绝”
原因:NAS账号密码错误、账号无ABfB访问权限、NAS防火墙封锁
解决方案:① 重新输入NAS管理员账号密码(注意大小写);② 登录NAS→「控制面板→用户和群组」,确认账号已加入“administrators”群组;③ 临时关闭NAS防火墙(「控制面板→安全→防火墙」),测试是否能连接,能连接则需添加PE环境IP到防火墙白名单。
3. 故障3:找不到损毁设备的备份数据
原因:NAS中备份数据已删除、新设备IP与NAS不在同一网段、ABfB套件未启用
解决方案:① 登录NAS→「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→设备」,确认损毁设备未被删除,备份数据存在;② 重新配置新设备IP(确保与NAS同网段,如192.168.3.x);③ 确认NAS的ABfB套件已启动(「套件中心→已安装→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」,点击“运行”)。
4. 故障4:恢复过程中进度条卡住不动
原因:网络中断、NAS硬盘繁忙、新设备硬盘故障
解决方案:① 检查网线是否松动,重新插拔新设备与路由器的网线;② 登录NAS→「资源监视器」,查看硬盘使用率,若≥90%,关闭NAS上的其他任务(如Hyper Backup、Drive同步);③ 若卡住超过30分钟,强制重启新设备,更换新设备硬盘(可能是硬盘损坏)。
5. 故障5:恢复后新设备蓝屏(代码如0x0000007B)
原因:硬盘控制器驱动不兼容、BIOS启动模式错误
解决方案:① 重启新设备进入BIOS,将“IDE Mode”改为“AHCI Mode”(或反之,与损毁设备一致);② 重新制作恢复媒体,在PE环境中提前加载新设备的硬盘控制器驱动(需将驱动文件复制到U盘根目录,通过PE的“驱动管理”加载)。
6. 故障6:恢复后部分软件无法运行
原因:软件依赖的注册表信息丢失、驱动不匹配
解决方案:① 卸载无法运行的软件,重新安装(恢复仅还原文件,部分软件需重新注册注册表);② 检查软件是否依赖特定硬件(如加密狗、专用显卡),确认新设备已连接或支持该硬件。
八、总结:3个长期保障建议
1. 定期测试恢复媒体:每3个月用恢复媒体启动一次备用设备,确认能正常进入PE环境并连接NAS,避免紧急时发现媒体失效;
2. 检查备份数据完整性:每月登录NAS→「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→备份验证」,对关键设备的备份进行完整性校验,发现损坏及时重新备份;
3. 多版本备份策略:在ABfB中设置“保留最近10个备份版本”,避免单一备份损坏导致无法恢复(可在「ABfB→设备→编辑→备份设置」中配置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即可在设备损毁后,高效通过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新设备,最大限度减少业务中断时间。核心在于“提前制作有效恢复媒体”“确保NAS与新设备通网”“精准执行恢复操作”——这三点是恢复成功的关键。若遇到复杂硬件故障(如新设备与损毁设备硬件差异过大),可参考Synology官方知识库或联系技术支持,获取进一步协助。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 1号楼225
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