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企业或个人IT环境中,物理服务器(如老旧的Windows XP物理机、Linux服务器)面临“硬件老化难维护”“数据迁移风险高”“资源利用率低”等问题,而将物理操作系统(物理OS)转为Synology虚拟机,通过Virtual Machine Manager(VMM)管理,可实现“硬件解耦”——无需更换新物理机,就能在NAS上复用原系统环境,同时享受虚拟机易备份、可迁移、省硬件的优势。本文基于Synology官方知识库(https://kb.synology.cn/zh-cn/DSM/tutorial/How_to_turn_physical_OS_into_virtual_machines)内容,从“前置准备”“分场景镜像制作”“VMM导入配置”“启动验证”“故障排查”五个维度,详细拆解物理OS转Synology虚拟机的全流程,覆盖Windows、Linux主流系统,帮你平稳完成迁移,避免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。



一、前置准备:物理转虚拟前必须满足的5个核心条件

物理OS转Synology虚拟机对NAS硬件、软件版本、工具及权限有明确要求,提前核查可避免“导入失败”“启动蓝屏”等问题,官方建议重点确认以下事项:


| 准备项目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具体要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检查/确认方法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
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1. Synology NAS兼容性   | 需支持Virtual Machine Manager(VMM)套件,仅限“Plus系列”“XS系列”“Value系列”中高端机型(如DS923+、RS1221+、DS723+);基础款(DS224j、DS423j)无VMM支持 | 登录DSM→“套件中心”搜索“Virtual Machine Manager”,能找到则支持;或查官网型号“规格参数→兼容套件” |

| 2. DSM与VMM版本         | DSM需7.0及以上(推荐7.2+,镜像导入功能更完善);VMM版本需4.0.0+(支持RAW/VMDK镜像格式) | DSM版本:“控制面板→信息中心→常规”查看;VMM版本:“套件中心→已安装”查看,低于4.0则更新 |

| 3. 物理机与工具准备     | 物理机需正常开机(无硬件故障);需准备镜像制作工具(推荐Clonezilla,免费开源,支持Windows/Linux)、外接存储(如USB硬盘,用于存放物理机镜像) | 物理机:开机测试能否进入系统,排除硬盘坏道;Clonezilla:从官网(https://clonezilla.org/)下载ISO镜像,制作启动U盘 |

| 4. 存储容量充足         | NAS目标卷需预留≥物理机系统盘容量的空间(如物理机系统盘500GB,NAS卷需≥500GB空闲);外接存储需≥物理机系统盘容量(存放镜像) | NAS容量:“存储管理器→存储池”查看目标卷剩余空间;外接存储:右键属性查看容量,格式建议NTFS/exFAT |

| 5. 管理员权限验证       | 必须使用DSM的admin账户或administrators群组用户(普通用户无VMM配置、存储管理权限) | 点击DSM右上角头像,确认当前账户归属“administrators”群组;若为普通用户,切换账户或提升权限 |


关键提醒:物理机迁移前建议备份核心数据(如文档、数据库)——虽镜像制作会完整复制系统,但避免物理机突然故障导致数据丢失,双重保障更稳妥。



二、分4步实现物理OS转Synology虚拟机(基于VMM)

物理OS转虚拟的核心逻辑是“制作物理机镜像→导入NAS→配置虚拟机→启动验证”,不同系统(Windows/Linux)的镜像制作步骤略有差异,但VMM导入流程一致,以下按“通用流程+系统差异”详细说明:



步骤1:制作物理机系统镜像(核心环节,分Windows/Linux)

镜像制作是基础,需用Clonezilla将物理机系统盘完整复制为镜像文件(支持RAW、VMDK等格式,VMM可直接识别),操作前需将Clonezilla启动U盘插入物理机。


子步骤1.1:物理机启动到Clonezilla(通用操作)

1. 将Clonezilla启动U盘插入物理机,开机后按快捷键(如F12、F2,不同主板不同)进入启动项选择,选“USB-HDD”(U盘启动); 

2. 进入Clonezilla界面,用方向键选“Clonezilla live”(默认选项),按回车; 

3. 语言选“Chinese (Simplified)”,键盘布局选“us”(默认),按回车进入“Start Clonezilla”。


子步骤1.2:Windows物理机镜像制作(以Win10为例)

1. 选择“device-image”(将物理磁盘克隆为镜像),按回车; 

2. 选择“local_dev”(镜像存到外接存储),按回车; 

3. 插入外接存储(如USB硬盘),Clonezilla会自动识别,选外接存储的分区(如“/dev/sdb1”,NTFS格式),按回车; 

4. 选择“ Beginner mode ”(新手模式,操作更简单),按回车; 

5. 选择“saveparts”(仅克隆系统分区,节省空间)或“savedisk”(克隆整个磁盘,含所有分区)——推荐“saveparts”(仅复制C盘系统分区,镜像更小); 

6. 输入镜像名称(如“Win10_Sys_2025”,便于后续识别),按回车; 

7. 选择物理机系统盘分区(如“/dev/sda1”,通常是C盘,可通过容量判断),按回车; 

8. 确认克隆信息,输入“y”两次开始制作镜像——过程耗时取决于系统盘大小(50GB约30分钟),完成后拔出外接存储,镜像文件存于外接存储的“clonezilla/imag es”文件夹。


子步骤1.3:Linux物理机镜像制作(以Ubuntu Server为例)

1. 同Windows步骤1-4,进入“Beginner mode”; 

2. 选择“savedisk”(Linux系统分区多,克隆整个磁盘更稳妥),按回车; 

3. 输入镜像名称(如“Ubuntu_Server_2025”),选择物理机磁盘(如“/dev/sda”),按回车; 

4. 输入“y”确认,等待镜像制作完成——Linux镜像通常比Windows小(无冗余文件),30GB系统盘约20分钟完成。



步骤2:将物理机镜像导入Synology NAS

镜像制作完成后,需将外接存储连接NAS,或通过网络传输镜像到NAS共享文件夹,为后续VMM导入做准备:

1. 外接存储连接NAS:将存放镜像的USB硬盘插入NAS的USB接口,NAS会自动识别,在“File Station→外部设备”中显示(如“usbshare1”); 

2. 镜像转移(可选):若外接存储空间紧张,可将镜像复制到NAS的共享文件夹(如“volume1/VMM_Images”)——进入“File Station”,找到外接存储的镜像文件(如“Win10_Sys_2025.img”),右键“复制到”→选择目标共享文件夹,等待传输完成; 

3. 镜像格式确认:VMM支持RAW、VMDK、VHD格式,若Clonezilla生成的是IMG格式(默认),无需转换(VMM可自动识别);若为其他格式(如QCOW2),需用VMM的“格式转换工具”(VMM→“存储→镜像→转换”)转为RAW/VMDK。



步骤3:在VMM中创建虚拟机并导入镜像

这是将物理OS转为虚拟的核心步骤,需在VMM中配置虚拟机硬件参数(匹配物理机配置,避免性能不足),并导入镜像文件:

1. 打开VMM并创建虚拟机: 

登录DSM→打开“Virtual Machine Manager”→点击左侧“虚拟机”→“创建”→选择“导入现有镜像”,按回车; 

2. 配置虚拟机基础信息: 

- 名称:自定义(如“Win10_Physical_Clone”,含系统名和“克隆”标识); 

- 描述:填写“物理机Win10迁移而来,原配置i5/8GB/500GB”,便于后续管理; 

- 操作系统类型:选择与物理机一致的系统(如“Windows 10”“Ubuntu 22.04”),VMM会自动匹配驱动模板; 

3. 配置硬件参数(关键,贴近物理机): 

- CPU:核心数≤NAS物理CPU核心数(如物理机4核,NAS 8核,设4核),避免超配导致卡顿; 

- 内存:容量≤NAS空闲内存(如物理机8GB,NAS 16GB,设8GB),不足则减少(如设4GB,启动后再调整); 

- 存储:点击“添加”→“硬盘”→“使用现有镜像”→选择NAS中的物理机镜像(如“Win10_Sys_2025.img”)→容量设为与物理机系统盘一致(如500GB); 

- 网络:选择“桥接模式”(与NAS同网段,便于物理机原网络环境复用),网卡选“e1000e”(兼容性强,避免启动无网络); 

4. 确认配置并创建: 

核对硬件参数与物理机差异(避免CPU/内存过低),点击“应用”→VMM开始创建虚拟机(约5分钟,取决于镜像大小),创建完成后在“虚拟机”列表中显示。



步骤4:启动虚拟机并验证迁移效果

虚拟机创建后需启动测试,解决驱动、网络等适配问题,确保与原物理机功能一致:

1. 启动虚拟机: 

在VMM中选中目标虚拟机→点击“启动”,首次启动会进入“系统配置”界面(Windows可能提示“硬件变更”,Linux自动适配); 

2. 解决驱动问题(Windows重点): 

- Windows启动后可能蓝屏(代码0x0000007B,硬盘控制器驱动不兼容),需进入“安全模式”: 

启动时按F8→选“安全模式”→进入系统后,卸载原物理机的硬盘控制器驱动(如Intel RST驱动),安装VMM的“virtio驱动”(VMM→“设置→驱动”中可下载,或通过NAS共享文件夹挂载安装); 

- 驱动安装完成后重启,Windows可正常进入系统,无蓝屏或设备管理器黄色感叹号; 

3. 验证功能与数据: 

- 检查核心软件(如Office、数据库)是否能正常打开,数据是否完整(如文档、表格无丢失); 

- 测试网络:ping网关、访问内网/外网,确认网络连接正常(桥接模式下IP与NAS同网段,可手动设置原物理机IP); 

- 测试外设:若原物理机有专用外设(如打印机),在虚拟机中重新安装驱动,确认可正常使用。



三、常见问题:物理转虚拟失败的6类解决方案(官方解析)

1. 问题1:VMM导入镜像时提示“格式不支持”

核心原因:镜像格式为QCOW2、OVA等VMM不兼容格式,或镜像文件损坏(制作时断电导致); 

解决步骤: 

1. 用VMM的“镜像转换工具”:VMM→“存储→镜像→转换”→选择目标镜像→输出格式选“RAW”或“VMDK”→点击“开始转换”; 

2. 若转换失败,重新用Clonezilla制作镜像(确保制作过程无断电,外接存储无坏道)。


2. 问题2:Windows虚拟机启动蓝屏(代码0x0000007B)

核心原因:虚拟机硬盘控制器驱动与原物理机不兼容(物理机是SATA驱动,虚拟机是virtio驱动); 

解决:按步骤4.2进入安全模式,卸载原驱动并安装VMM提供的virtio驱动(优先下载对应系统版本的驱动,避免版本不匹配)。


3. 问题3:Linux虚拟机启动后无网络(无法ping通网关)

核心原因:网络适配器类型选错(如选“vmxnet3”而非“e1000e”),或原物理机的网络配置文件绑定了物理网卡MAC; 

解决步骤: 

1. 关闭虚拟机→VMM→“设置→网络”→将适配器类型改为“e1000e”; 

2. 启动虚拟机→编辑网络配置文件(如Ubuntu的“/etc/netplan/00-installer-config.yaml”),删除MAC绑定配置,设为“dhcp4: true”自动获取IP,重启网络服务(`sudo netplan apply`)。


4. 问题4:镜像制作进度卡住(停在50%)

核心原因:物理机硬盘有坏道,Clonezilla无法读取坏道数据;或外接存储传输速度过慢(USB 2.0接口); 

解决: 

1. 检查物理机硬盘:用“CrystalDiskInfo”检测硬盘健康状态,有坏道则先修复(如用CHKDSK),无法修复则更换硬盘后再制作镜像; 

2. 更换外接存储接口:用USB 3.0接口(传输速度≥100MB/s),避免USB 2.0导致的卡顿。


5. 问题5:VMM提示“存储容量不足”,无法创建虚拟机

核心原因:NAS目标卷剩余空间<物理机系统盘容量,或卷格式为ext4(VMM推荐Btrfs,支持快照); 

解决: 

1. 清理NAS目标卷:删除无用文件、卸载不常用套件,确保剩余空间≥物理机系统盘容量+10GB(预留缓存); 

2. 若卷为ext4,可新建Btrfs卷(“存储管理器→存储池→创建”),将镜像转移到新卷后再导入。


6. 问题6:虚拟机启动后软件闪退(如CAD、Photoshop)

核心原因:虚拟机CPU/内存配置过低(低于软件最低要求),或显卡驱动未适配(图形软件依赖独立显卡,虚拟机用集成显卡); 

解决: 

1. 提升硬件配置:VMM→“设置→CPU/内存”→增加核心数(如从2核改4核)、内存(如从4GB改8GB); 

2. 安装虚拟机显卡驱动:Windows虚拟机可安装“Microsoft Basic Display Adapter”,Linux虚拟机安装“virtio-gpu”驱动,满足基础图形需求(若需高性能图形,需NAS支持PCIe显卡扩展,如DS923+加装RTX 3050)。



四、优化建议:提升虚拟机性能的3个技巧(官方推荐)

1. 存储优化:将虚拟机镜像存于SSD缓存卷——VMM→“存储→存储位置”→选择带SSD缓存的卷(如volume1,已配置SSD读写缓存),减少机械硬盘的IO延迟,启动速度提升30%+; 

2. 快照与备份:虚拟机创建后立即做快照(VMM→“虚拟机→快照→创建”),后续系统故障可快速恢复;定期用Hyper Backup备份虚拟机镜像,避免NAS硬件故障导致数据丢失; 

3. 资源调度:在VMM“资源调度”中设置虚拟机优先级(如核心业务虚拟机设“高优先级”),避免多虚拟机同时运行时CPU/内存抢占,确保关键系统稳定。



总结

将物理OS转为Synology虚拟机的核心是“完整镜像制作+精准硬件配置+驱动适配”,通过Clonezilla确保物理机系统完整复制,借助VMM实现镜像导入与虚拟机管理,最终通过驱动调整解决兼容性问题。整个流程无需专业IT知识,按本文步骤操作,Windows、Linux系统均可平稳迁移,既解决物理机老化问题,又能复用原系统环境,节省硬件投入。


若迁移过程中遇到复杂问题(如特殊工业系统迁移),可联系Synology官方技术支持(400-028-9623),提供物理机配置、镜像信息及错误日志,获取一对一适配方案。

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“物理OS转Synology虚拟机操作检查表” ?清单会包含“镜像制作要点”“VMM配置勾选项”“启动验证项目”,你迁移时可直接对照勾选,避免遗漏关键步骤,确保一次成功。

Synology 物理OS转虚拟机完整教程:VMM导入步骤+物理Windows/Linux迁移

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技术支持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无法访问共享文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NAS Win...

  • ·

    如何用 DiXiM Media 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DSM常规设置...

  • ·

    Active Backup fo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NAS打开Of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Migrati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Office多...

相关文章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             1号楼225

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

微信咨询

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