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创建 RAID 组前:必须了解的 3 个硬盘基础要求
无论选择哪种 RAID 类型,硬盘本身需满足以下基础条件,否则即使数量足够,也可能导致 RAID 组不稳定或创建失败:
要求类型  | 具体标准  | 不满足的后果  | 
1. 硬盘数量匹配  | 严格符合对应 RAID 类型的 “最低 / 最高硬盘数”(下文会详细说明,如 RAID 5 最低 3 块)  | 数量不足时,DSM「存储管理器」会直接灰色屏蔽该 RAID 选项;数量超上限则无法识别多余硬盘  | 
2. 硬盘类型一致性  | 推荐使用同品牌、同型号、同容量的硬盘(尤其是机械 HDD);SSD 与 HDD 不可混合组成同一 RAID 组  | 不同容量硬盘组成 RAID 时,会以 “最小容量硬盘” 为基准计算总容量(如 1TB+2TB,按 1TB× 数量计算);混合 SSD 与 HDD 会导致性能瓶颈(以 HDD 速度为准)  | 
3. 硬盘健康状态  | 需为全新未使用硬盘,或已彻底格式化(无残留分区)的旧硬盘;通过 SMART 检测确认无坏道  | 旧硬盘带坏道会导致 RAID 组 “降级”(创建后频繁报错);未格式化硬盘会提示 “需初始化”,中断创建流程  | 
新手提示:若用旧硬盘创建 RAID,先在 DSM「存储管理器→HDD/SSD」中查看 “健康状态”,确保显示 “正常”;若有 “警告”,建议优先用于非重要数据存储,避免 RAID 组风险。
二、各 RAID 类型硬盘数量及特性详解(Synology 支持版)
Synology NAS 支持 RAID 0、RAID 1、RAID 5、RAID 6、RAID 10 及 SHR(Synology 混合 RAID),每种类型的硬盘数量、安全性、性能差异显著,需根据需求选择:
1. RAID 0:追求性能,无容错(最低 2 块,最高 16 块)
- 最低:2 块硬盘(机械 HDD 或 SSD 均可,但需同类型);
 
- 最高:16 块硬盘(受 Synology NAS 硬盘插槽数量限制,如 DS1621 + 最多 6 块,无法达到 16 块上限)。
 
- 容量计算:总容量 = 所有硬盘容量之和(如 2 块 2TB=4TB,无容量损失);
 
- 安全性:无容错能力 ——任意 1 块硬盘损坏,所有数据丢失(风险极高);
 
- 性能:读写速度 = 单硬盘速度 × 硬盘数量(如 2 块 150MB/s 的 HDD,RAID 0 读写约 300MB/s)。
 
- 适用场景:仅用于临时存储非重要数据(如视频渲染临时文件、游戏安装包),不建议用于文档、照片等核心数据。
 
2. RAID 1:基础容错,适合小容量(最低 2 块,最高 2 块)
- 固定 2 块硬盘(Synology 不支持 3 块及以上硬盘组成 RAID 1);
 
- 支持不同容量硬盘(但总容量以小容量为准,如 1TB+3TB=1TB 可用容量)。
 
- 容量计算:总容量 = 最小硬盘容量(2 块硬盘互为镜像,仅用 1 块的容量);
 
- 安全性:单硬盘容错 ——1 块硬盘损坏,数据可从另一块硬盘完整恢复;
 
- 性能:读速度≈单硬盘速度,写速度≈单硬盘速度的 50%(因需同步写入两块硬盘)。
 
- 适用场景:个人用户小容量数据备份(如 2 块 2TB 硬盘,1TB 可用容量存储家庭照片、办公文档);NAS 硬盘插槽数量少的机型(如 DS220j,仅 2 个插槽)。
 
3. RAID 5:平衡安全与容量(最低 3 块,最高 16 块)
- 最高:16 块硬盘(需 NAS 支持,如 DS3622xs + 有 12 个插槽,最多 12 块)。
 
- 容量计算:总容量 =(硬盘数量 - 1)× 最小硬盘容量(如 3 块 4TB=8TB 可用容量,1 块硬盘的容量用于存储校验数据);
 
- 安全性:单硬盘容错 —— 任意 1 块硬盘损坏,可通过校验数据恢复,不影响使用;
 
- 性能:读速度≈(硬盘数量 - 1)× 单硬盘速度,写速度≈单硬盘速度(校验计算会轻微影响写速度)。
 
- 适用场景:中小企业核心数据存储(如部门文件共享、Synology Drive 团队协作);对容量和安全性有均衡需求,且硬盘数量≥3 块的场景。
 
4. RAID 6:高容错,适合多硬盘(最低 4 块,最高 16 块)
- 容量计算:总容量 =(硬盘数量 - 2)× 最小硬盘容量(如 4 块 4TB=8TB 可用容量,2 块硬盘的容量用于存储双重校验数据);
 
- 安全性:双硬盘容错 —— 同时损坏 2 块硬盘,数据仍可恢复(比 RAID 5 更安全);
 
- 性能:读速度与 RAID 5 接近,写速度略低于 RAID 5(双重校验增加计算量)。
 
- 适用场景:企业级大容量数据存储(如 Active Backup 备份库、监控录像存储);硬盘数量≥4 块,且数据丢失后果严重的场景(如医疗数据、财务文件)。
 
5. RAID 10:高性能 + 高安全(最低 4 块,最高 16 块,需偶数)
- 最低:4 块硬盘(必须为偶数,如 4、6、8 块,不可用 3、5 块);
 
- 原理:先将硬盘两两组成 RAID 1(镜像),再将多个 RAID 1 组组成 RAID 0(条带);
 
- 容量计算:总容量 =(硬盘数量 ÷2)× 最小硬盘容量(如 4 块 4TB=8TB 可用容量);
 
- 安全性:每组 RAID 1 支持单硬盘容错(如 4 块硬盘中,每组各坏 1 块,数据仍安全);
 
- 性能:读写速度≈(硬盘数量 ÷2)× 单硬盘速度(兼顾 RAID 0 的性能与 RAID 1 的安全)。
 
- 适用场景:高负载业务场景(如数据库服务器、频繁读写的文件服务器);预算充足,且需要同时满足性能与安全的企业用户。
 
6. SHR(Synology 混合 RAID):新手友好,灵活适配(最低 1 块,最高 16 块)
- 最低:1 块硬盘(可先单盘创建,后续再添加硬盘扩展);
 
- 最高:16 块硬盘(支持逐步添加,无需一次性凑齐数量)。
 
- 智能适配:自动根据硬盘数量调整模式 ——1 块硬盘为 Basic 模式;2 块硬盘自动按 RAID 1 逻辑运行;3 块及以上按 “类 RAID 5” 逻辑(支持单硬盘容错);
 
- 容量计算:支持不同容量硬盘,总容量 = 所有硬盘容量之和 - 最大单块硬盘容量(如 2TB+3TB+4TB=2+3+4-4=5TB 可用容量,比传统 RAID 更灵活);
 
- 易用性:无需手动选择 RAID 类型,DSM 自动配置;后期添加硬盘时,直接插入即可扩展容量(无需重建 RAID 组)。
 
- 适用场景:NAS 新手(不熟悉传统 RAID 配置);硬盘数量 / 容量计划逐步升级的用户(如先 1 块硬盘,半年后加第 2 块,1 年后加第 3 块);家庭用户或小型办公场景。
 
三、Synology RAID 类型硬盘数量对比表(快速查询)
为方便用户快速选择,整理各 RAID 类型的核心参数对比,可根据 “硬盘数量”“安全性需求” 直接匹配:
RAID 类型  | 最低硬盘数  | 最高硬盘数  | 容错能力  | 容量利用率(以 4 块 4TB 为例)  | 适用场景  | 
RAID 0  | 2  | 16  | 无(1 块坏即丢)  | 100%(16TB)  | 临时非重要数据,追求性能  | 
RAID 1  | 2  | 2  | 单盘容错  | 50%(4TB)  | 2 盘位 NAS,小容量核心数据  | 
RAID 5  | 3  | 16  | 单盘容错  | 75%(12TB)  | 3-16 盘,平衡安全与容量  | 
RAID 6  | 4  | 16  | 双盘容错  | 50%(8TB)  | 4-16 盘,高安全需求(企业级)  | 
RAID 10  | 4(偶数)  | 16(偶数)  | 每组单盘容错  | 50%(8TB)  | 4-16 盘,高负载高性能场景  | 
SHR  | 1  | 16  | 1-2 盘容错(视数量)  | 灵活计算(4 块 4TB=12TB)  | 新手,逐步扩展硬盘的场景  | 
四、RAID 组硬盘选择的 4 个实用建议(避坑指南)
- 优先选择 NAS 专用硬盘:机械硬盘推荐希捷 IronWolf、西数 Red Plus(支持 7×24 小时运行,MTBF≥100 万小时);避免用普通台式机硬盘(如西数蓝盘、希捷 BarraCuda),这类硬盘连续运行易过热损坏,导致 RAID 降级。
 
- 硬盘容量不宜过大(单盘≤20TB):虽然 Synology 支持 20TB 以上硬盘,但单盘容量越大,RAID 重建时间越长(如 18TB 硬盘损坏,RAID 5 重建需 10-15 小时),期间若再坏 1 块硬盘,数据丢失风险高。
 
- 同批次购买硬盘:避免混用不同购买时间的硬盘 —— 硬盘寿命通常 3-5 年,同批次硬盘老化节奏一致,可减少 “短时间内多块硬盘同时损坏” 的概率。
 
- SHR 与传统 RAID 的选择逻辑:新手、非企业用户优先选 SHR(灵活扩展,无需懂 RAID 原理);企业用户、有固定硬盘数量计划(如明确用 4 块硬盘)的场景,选传统 RAID(性能更稳定,可预期性强)。
 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(覆盖用户高频疑问)
1. 问:Synology NAS 用 2 块 4TB 硬盘,选 RAID 1 还是 SHR?两者有区别吗?
答:2 块硬盘时,SHR 与 RAID 1 的实际效果一致 —— 均为镜像模式,可用容量 4TB,支持单盘容错。区别在于后期扩展:① 选 RAID 1,后续添加第 3 块硬盘时,需先删除原 RAID 组(备份数据),再重新创建 RAID 5;② 选 SHR,直接插入第 3 块硬盘,DSM 会自动将模式升级为 “类 RAID 5”,无需删除数据,更灵活。新手推荐选 SHR。
2. 问:RAID 5 用 3 块不同容量硬盘(2TB+3TB+4TB),可用容量是多少?
答:传统 RAID 5 会以 “最小硬盘容量” 为基准,可用容量 =(3-1)×2TB=4TB(2 块 2TB 的容量,3TB 和 4TB 中超出 2TB 的部分被浪费);若用 SHR,可用容量 = 2+3+4-4=5TB(更合理利用大容量硬盘空间)。因此,不同容量硬盘建议优先选 SHR。
3. 问:Synology DS920+(4 个硬盘插槽)想做高安全存储,选 RAID 6 还是 RAID 10?
答:需根据 “性能需求” 选择:① 若侧重 “容量 + 双容错”(如存储大量归档文件,读写不频繁),选 RAID 6(4 块 4TB=8TB 可用容量,支持双盘容错);② 若侧重 “高性能 + 安全”(如频繁读写的数据库),选 RAID 10(4 块 4TB=8TB 可用容量,读写速度比 RAID 6 快 50% 左右),但 RAID 10 对硬盘数量要求更严格(必须偶数)。
4. 问:创建 RAID 组后,能再加硬盘扩展容量吗?
答:分情况:① SHR:支持直接添加硬盘扩展(插入新硬盘,进入「存储管理器→存储池→操作→扩展容量」,无需删除数据);② 传统 RAID(如 RAID 5):部分支持 “添加硬盘扩展”(需 NAS 支持,如 DS3622xs+),但扩展后需重建 RAID 组(耗时久,期间 RAID 性能下降);③ RAID 0/1:不支持添加硬盘扩展,需删除原 RAID 组,重新创建。
5. 问:SSD 能组成 RAID 组吗?需要注意什么?
答:可以,但需注意:① SSD 与 HDD 不可混合组成同一 RAID 组(性能差异大);② 推荐用同型号 NVMe SSD 组成 RAID(如 RAID 0 用于缓存,提升读写速度);③ SSD 组成 RAID 时,无需担心 “磁头损坏”,但仍需注意 SSD 的写入寿命(尤其是 TLC SSD,建议开启 TRIM 功能,在「存储管理器→HDD/SSD→SSD→启用 TRIM」)。
六、总结:按场景快速匹配 RAID 类型与硬盘数量
用户场景  | 推荐 RAID 类型  | 建议硬盘数量  | 核心优势  | 
家庭用户(2 盘位 NAS)  | SHR/RAID 1  | 2 块  | 简单易配置,单盘容错  | 
中小企业文件共享(3-4 盘)  | SHR/RAID 5  | 3-4 块  | 平衡容量、安全与性能  | 
企业归档存储(4-8 盘)  | RAID 6  | 4-8 块  | 双盘容错,适合长期归档  | 
高负载业务(4-16 盘)  | RAID 10  | 4-16 块(偶数)  | 高性能 + 安全,满足频繁读写  | 
NAS 新手(逐步加硬盘)  | SHR  | 1 块(后续可加)  | 灵活扩展,无需专业知识  | 
通过本文可知,创建 Synology RAID 组的核心是 “先明确需求(安全 / 性能 / 容量),再匹配 RAID 类型,最后确定硬盘数量”—— 无需盲目追求多硬盘,适合自己场景的配置才是最优解。若仍不确定,可先从 SHR 开始(1 块硬盘起步,后期灵活扩展),或参考 Synology 官网「RAID 计算器」(输入硬盘数量 / 容量,自动计算各 RAID 类型的可用容量与容错能力),进一步降低决策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