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认知:选择 “保留双服务器数据” 后,你面临的现状与风险
在动手处理前,需先明确该选择带来的后果 —— 集群无法自动恢复,且存在数据冲突风险,这是后续所有操作的基础:
1. 现状:双机 “独立存活”,数据可能冲突
脑裂时选择 “保留双数据”,系统会放弃自动数据合并,让两台服务器保持独立运行状态:
- 节点状态:原主服务器(Node A)与原从服务器(Node B)均为 “活跃(Active)” 状态,各自承载部分业务(如 Node A 处理文件共享,Node B 处理虚拟机);
 
- 数据特征:双机均有新增 / 修改数据,但可能存在冲突(如同一文件 “项目文档.docx” 在 Node A 中修改为 V2,在 Node B 中修改为 V3);
 
- 集群状态:HA 集群架构失效,「高可用性」套件显示 “集群异常 - 脑裂(数据保留模式)”,无法执行故障切换、同步等操作。
 
2. 3 大核心风险:不处理会导致更严重问题
若长期不处理,会引发数据管理混乱与业务中断,风险随时间推移加剧:
风险类别  | 具体危害  | 影响范围  | 
1. 数据一致性彻底丢失  | 双机数据差异越来越大(如 Node A 新增 100 个文件,Node B 删除 50 个文件),后续合并需逐文件比对,耗时数小时  | 所有业务数据(如共享文件、虚拟机镜像、数据库备份)  | 
2. 无法重建 HA 集群  | 因双机数据不一致,直接重建集群会提示 “数据冲突,无法创建”,需手动清理数据后才能操作  | 整个 HA 集群架构,无法恢复高可用能力  | 
3. 业务持续中断 / 混乱  | 客户端需手动切换访问 Node A 或 Node B,且可能访问到旧数据(如员工从 Node B 读取未更新的报表)  | 所有依赖 HA 集群的业务(如办公文件共享、邮件服务)  | 
二、恢复前必做:4 大前提条件(官方强制要求,安全第一)
处理前必须完成以下准备,避免操作中数据丢失或业务进一步中断,这是 Synology 官方强调的 “安全红线”:
前提类别  | 具体要求  | 操作 / 验证方法  | 
1. 全量备份双机数据  | ① 分别备份 Node A(原主)与 Node B(原从)的所有业务数据,避免处理中误删;② 备份介质:优先用外接硬盘或远程 NAS(不备份到集群自身存储);③ 备份工具:用 Hyper Backup 执行 “完整备份”,勾选所有共享文件夹、虚拟机镜像  | ① 登录 Node A→打开「Hyper Backup」→创建备份任务→选择 “数据备份”→勾选所有需备份内容→目标选外接硬盘;② 重复操作备份 Node B 数据;③ 备份完成后,随机抽查 3-5 个关键文件(如财务报表),确认可正常打开  | 
2. 确定 “主数据节点”  | 选择数据更完整、更新的服务器作为 “主节点(Primary Node)”,后续将所有数据同步为该节点的数据;判断标准:① 关键业务文件(如数据库)的修改时间更新;② 无缺失文件(如 Node A 有 1000 个文件,Node B 缺失 100 个,则选 Node A)  | ① 列出双机共有的关键文件夹(如 “WorkData”“VM-Storage”);② 用「File Station」对比文件:查看修改时间(选更新的)、文件大小(选一致无损坏的)、文件数量(选更多更完整的);③ 记录主节点 IP(如 192.168.1.10),后续以它为基准  | 
3. 停止所有业务写入  | ① 通知所有用户暂停访问 HA 集群(如关闭文件共享客户端、停止虚拟机);② 关闭双机上可能写入数据的服务(如 MailPlus Server、Docker 容器、文件索引服务)  | ① 通过企业 IM(如钉钉)通知用户:“HA 集群维护,暂停访问 1-2 小时”;② 双机均登录 DSM→「套件中心→已安装」→停止 MailPlus、Virtual Machine Manager 等套件;③ 「控制面板→服务」→停止 “SMB”“NFS” 等文件共享服务  | 
4. 检查硬件与网络  | ① 修复导致脑裂的根源(如心跳网线松动→重新插拔,交换机故障→更换);② 确保双机处于同一局域网,能互相 ping 通(延迟≤1ms,丢包率 0%)  | ① 检查心跳线(如 LAN 1):重新插拔,确认网口 LED 灯常亮;② Node A 执行ping 主节点IP(如 ping 192.168.1.10),Node B 执行ping 主节点IP,确保连通;③ 若之前因 IP 冲突导致脑裂,修改冲突 IP(如 Node B IP 改为 192.168.1.11)  | 
三、DSM 7.x 完整处理流程:6 步恢复数据一致性与 HA 集群
处理核心逻辑是 “以主节点数据为基准→手动同步从节点数据→解散旧集群→重建新 HA 集群”,每一步需严格按顺序操作,避免数据冲突加剧:
步骤 1:手动同步从节点数据(核心:对齐主节点数据)
将 “非主节点(如 Node B)” 的数据同步为 “主节点(Node A)” 的数据,消除不一致,这是恢复的关键:
- 选择同步工具:根据数据量选择(小数据量用 Shared Folder Sync,大数据量用 Hyper Backup):
 
- 小数据量(<5TB):用「Shared Folder Sync」(实时同步,操作简单);
 
- 大数据量(≥5TB):用「Hyper Backup」(支持增量同步,节省时间)。
 
- 以 “Shared Folder Sync” 为例(小数据量):
 
- 登录非主节点(Node B) →打开「Shared Folder Sync」→点击「+」创建同步任务;
 
- 选择 “同步方向”:「下载远程共享文件夹(从主节点同步到本地)」(确保 Node B 数据覆盖为主节点数据);
 
- 点击「连接」,选择需同步的共享文件夹(如 “WorkData”“VM-Storage”);
 
- 勾选「同步删除文件」(删除 Node B 中主节点没有的文件,避免残留旧数据);
 
- 点击「应用」,开始同步(同步时间取决于数据量,1TB 约 30 分钟,10Gbps 网络可缩短至 10 分钟)。
 
- 同步完成验证:
 
- 主节点有的文件 Node B 均有,主节点没有的文件 Node B 已删除;
 
- 若有同名但内容不同的文件(如 “报告.xlsx”),以主节点版本为准(同步后 Node B 版本已覆盖)。
 
步骤 2:解散旧 HA 集群(清除失效架构)
脑裂后原 HA 集群架构已损坏,需先解散才能重建:
- 登录主节点(Node A) →打开「高可用性」套件;
 
- 点击「操作→解散集群」,弹出确认窗口:
 
- 关键选择:勾选「删除目标文件夹中的同步数据」(清除 Node B 中旧的集群同步元数据,避免重建冲突);
 
- 取消勾选「删除源文件夹中的同步元数据」(保留主节点业务数据);
 
- 点击「确定」,系统开始解散集群(约 5-10 分钟);
 
- 解散完成后,双机均变为 “单机 NAS” 状态,「高可用性」套件显示 “未创建集群”。
 
步骤 3:重新部署 HA 集群(基于主节点数据)
按正常流程新建 HA 集群,确保新集群以主节点数据为基准,从节点同步主节点数据:
- 登录主节点(Node A) →「高可用性→创建集群」→点击「开始」;
 
- 输入非主节点(Node B) 的 IP(如 192.168.1.11)、管理员账号密码→点击「连接」;
 
- 验证硬件兼容性(系统自动检测,确保双机型号、内存一致)→点击「下一步」;
 
- 配置网络:
 
- 配置存储:
 
- 选择主节点的存储池(如 “StoragePool1”)→系统提示 “Node B 将同步主节点存储配置”→点击「确认」;
 
- 点击「应用」,开始创建集群(约 15-20 分钟,Node B 会同步主节点存储数据)。
 
步骤 4:验证集群与数据一致性
新建集群后必须双重验证,确保数据无问题、集群正常:
- 集群状态验证:
 
- 主节点「高可用性→状态」:显示 “正常”,主节点 “活跃”,从节点 “待机”,同步进度 100%;
 
- 「高可用性→日志」:无 “同步失败”“数据冲突” 记录,仅显示 “集群创建成功”。
 
- 数据一致性验证:
 
- 主节点创建测试文件(如 “HA-Recovery-Test.txt”,内容 “2025 脑裂恢复验证”);
 
- 从节点「File Station」中查看该文件,确认已同步,内容一致;
 
- 随机抽查 10-20 个业务文件(如虚拟机镜像、数据库备份),确认修改时间、大小与主节点完全一致。
 
步骤 5:恢复业务服务与用户访问
集群与数据验证正常后,逐步恢复业务,避免突然访问导致负载过高:
- 启动套件:双机均登录「套件中心→已安装」→启动 MailPlus Server、Virtual Machine Manager 等套件;
 
- 开启共享服务:「控制面板→服务」→启用 SMB、NFS 等文件共享服务;
 
- 通知用户:告知用户 HA 集群已恢复,可通过原虚拟 IP(如 192.168.1.20)访问;
 
- 监控负载:「资源监视器」查看 CPU、内存、网络占用,确保≤70%(无异常波动)。
 
四、常见问题与官方解决方案(覆盖 80% 处理故障)
即使按步骤操作,也可能因数据冲突、同步异常导致问题,以下是官方推荐的解决方法:
1. 问题 1:同步数据时提示 “文件权限不足,无法覆盖”
- 原因:Node B 中部分文件为 “只读权限”(如系统文件),无法被主节点数据覆盖;
 
- 登录 Node B→「File Station」→找到提示权限不足的文件夹;
 
- 右键点击→「属性→权限」→将 “管理员” 权限改为 “读取 / 写入”;
 
- 重新启动 Shared Folder Sync 任务,完成覆盖。
 
2. 问题 2:重建集群时提示 “存储池数据不一致,无法创建”
- 原因:Node B 数据未完全同步为主节点数据(如遗漏某共享文件夹),存储配置不匹配;
 
- 回到步骤 1,检查 Node B 所有共享文件夹是否均已同步(对比主节点文件夹列表);
 
- 若遗漏,新增同步任务,同步遗漏的文件夹;
 
- 同步完成后,在 Node B「存储管理器→存储池」中,确认存储池容量、RAID 类型与主节点一致;
 
- 重新执行集群创建流程。
 
3. 问题 3:恢复后用户访问虚拟 IP,提示 “连接超时”
- 原因:重建集群后虚拟 IP 未正确绑定到主节点业务网口,或防火墙拦截端口;
 
- 主节点「高可用性→设置→网络」→确认虚拟 IP 已绑定到业务网口(如 LAN 3);
 
- 双机「控制面板→安全→防火墙」→添加规则:允许虚拟 IP 的 SMB(445)、HTTP(80)、HTTPS(443)端口;
 
- 客户端 ping 虚拟 IP(如 192.168.1.20),确认连通后重新访问。
 
总结
Synology HA 集群脑裂时选择 “保留双服务器数据” 后的处理核心是 “先对齐数据,再重建集群”—— 以数据完整的主节点为基准,手动同步消除冲突,再解散旧集群、新建 HA 集群,确保新集群数据一致。关键在于恢复前的全量备份(避免数据丢失)与主节点选择(决定数据基准),这两步是安全处理的前提。
为帮你快速核对步骤,避免遗漏关键环节,我可整理一份 **《Synology HA 集群 脑裂保留双数据处理 Checklist》**,包含数据同步核对项、集群重建步骤清单、冲突解决速查表,打印后可直接对照执行,你是否需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