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企业搭建Synology High Availability(HA)集群的过程中,首次同步时间是运维人员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——同步耗时过长可能导致业务部署延期,而同步异常更会直接影响集群可用性。作为主从服务器数据与配置一致性的基础,首次同步需将主服务器的存储结构、系统配置、应用数据完整复制到从服务器,其时长并非固定值,受数据量、网络带宽、存储性能等多重因素影响,短则几十分钟,长则数小时甚至更久。本文结合Synology官方技术规范,深度拆解HA集群首次同步时间的影响机制,提供精准估算方法、实操优化技巧及异常排查方案,帮你高效把控集群搭建进度。



一、核心影响因素:4大维度决定同步耗时(附权重分析)

HA集群首次同步本质是“主服务器向从服务器的高速数据传输与配置复刻”过程,以下4类因素直接决定同步效率,其权重占比可通过下图直观呈现:


图1:HA集群首次同步影响因素权重示意图

```mermaid

pie

title 同步耗时影响因素权重

“数据总量” : 45

“同步网络带宽” : 30

“存储性能” : 15

“系统负载” : 10

```


1. 数据总量:同步耗时的基础决定因素

首次同步需覆盖主服务器的“存储池结构+系统配置+业务数据”三类内容,其中业务数据量是核心变量:

- 基础数据量:含DSM系统文件、已安装套件(如MailPlus、Virtual Machine Manager)配置,约占用5-20GB,同步耗时相对固定(10-30分钟);

- 业务数据量:企业文件、数据库、虚拟机镜像等核心数据,是耗时差异的关键——100GB数据与10TB数据的同步时间可相差百倍。


需特别注意:Synology HA集群仅同步已创建的存储池数据,未分配的空闲存储空间无需同步,因此规划存储时避免提前填充无用数据可显著缩短耗时。


2. 同步网络带宽:数据传输的“高速公路”

主从服务器间的数据同步线带宽直接决定数据传输速率,是影响耗时的第二大因素。根据Synology官方测试数据:

- 1Gbps带宽:实际有效传输速率约100-120MB/s(受网络协议开销影响,约为理论速率的80%);

- 10Gbps带宽:实际有效传输速率可达800-1000MB/s,部分高端机型(如RS4021xs+)甚至能接近1.2GB/s;

- 带宽瓶颈风险:若同步线与业务网络共用链路,可能因客户端访问占用带宽导致同步速率骤降,例如1Gbps链路同时承载500MB/s业务流量时,同步速率可能不足50MB/s。


3. 存储性能:数据读写的“源头动力”

主服务器的读取速度与从服务器的写入速度共同构成存储性能瓶颈,常见影响因素包括:

- 硬盘类型:SSD(顺序读写500-3000MB/s)比HDD(顺序读写100-200MB/s)快5-30倍,若主从均用SSD,可完全释放高带宽优势;

- RAID级别:RAID 0/5/6的读写性能差异显著——以4块8TB硬盘为例,RAID 0顺序读取速度约400MB/s,RAID 6约300MB/s,而单盘HDD仅150MB/s;

- 文件系统:仅支持Btrfs文件系统(EXT4不兼容HA集群),且Btrfs的“快照预分配”功能会轻微影响首次同步速度(约5-10%),但不影响后续增量同步。


4. 系统负载:同步过程的“隐形干扰”

同步期间主服务器的CPU、内存占用率若过高,会导致数据读取效率下降:

- CPU负载:当CPU占用率超过80%时(如同时运行虚拟机、视频转码服务),数据打包与传输效率降低30%以上;

- 内存负载:内存不足导致频繁使用swap分区时,读取速率可能骤降至原有的50%以下;

- 后台任务:同步前若主服务器正在执行硬盘检测、DSM更新等任务,需优先终止此类操作,否则同步速率会被严重拖累。



二、同步时间精准估算:场景化案例与计算公式

结合上述因素,可通过“基础公式+场景修正”的方式估算首次同步时间,以下为官方推荐的计算方法与实战案例。


1. 核心计算公式

```

理论同步时间(分钟)= 总数据量(GB)× 1024(MB/GB)÷ 实际传输速率(MB/s)÷ 60(秒/分钟)

实际同步时间 = 理论同步时间 × 修正系数(1.2-1.5,受存储与负载影响)

```


2. 典型场景估算参考表

| 数据总量 | 1Gbps同步线(100MB/s) | 10Gbps同步线(800MB/s) | 修正后实际时间(10Gbps+SSD) | 适用场景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

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50GB     | 8.5分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1.1分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1.3-1.7分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小型办公文件存储        |

| 500GB    | 85分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10.4分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12.5-15.6分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中型企业数据库          |

| 2TB      | 5.7小时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41.7分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50-62.6分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虚拟机镜像存储          |

| 10TB     | 28.4小时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3.5小时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4.2-5.3小时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大型媒体资源库          |


注:修正系数取值规则——SSD+低负载取1.2,HDD+中负载取1.5,HDD+高负载需上调至2.0。


3. 特殊情况说明

- 空存储池同步:仅同步系统配置与套件信息,5-15分钟即可完成(与带宽无关);

- 混合数据同步:含大量小文件(如≤10KB)时,因文件寻址耗时增加,实际速率会下降20-40%,例如10亿个10KB小对象同步时,元数据处理耗时会显著拉长总时间;

- 跨网段同步:若主从服务器不在同一局域网(需通过公网同步),受公网延迟与带宽波动影响,实际速率可能仅为局域网的1/5-1/10。



三、实操优化:5步缩短HA集群首次同步时间

针对上述影响因素,可通过“网络优化、存储适配、系统调优”三管齐下,将同步时间缩短30-60%,具体步骤如下:


步骤1:搭建独立高速同步网络(核心优化项)

1. 硬件配置:

- 采用10Gbps SFP+网卡与网线连接主从服务器的专用同步网口(如LAN 2),避免与心跳线、业务网口共用链路;

- 若NAS无原生10G网口,可通过PCIe扩展卡加装(如Synology E10G22-T1-Mini),确保主从均支持10G速率。

2. 网络配置:

- 为同步网口配置独立网段静态IP(如主服务器192.168.2.10,从服务器192.168.2.11,子网掩码255.255.255.0),关闭该网段的防火墙过滤规则;

- 通过「控制面板→网络→流量控制」为同步网络设置“最高优先级”,避免被其他服务占用带宽。


步骤2:优化存储硬件与配置

1. 硬盘选型:优先选用企业级SSD(如Synology SAT5200)作为存储介质,若预算有限,可采用“SSD缓存+HDD阵列”组合(SSD缓存加速热点数据读取);

2. RAID配置:根据数据安全性需求选择RAID级别——追求速度选RAID 0(无冗余,仅适合非核心数据),兼顾安全与速度选RAID 5(单盘冗余,读取速度快);

3. 存储预处理:同步前删除主服务器上的冗余数据(如旧日志、临时文件),并通过「存储管理器→硬盘→检测」确认硬盘无坏道(坏道会导致读取重试,严重拖慢速度)。


步骤3:降低主服务器系统负载

1. 关闭非必要服务:

- 进入「控制面板→服务」,临时停用“文件索引服务”“媒体服务器”“备份服务”;

- 在「套件中心」停止运行虚拟机、容器等资源密集型套件(如Virtual Machine Manager、Docker)。

2. 限制用户访问:

- 同步期间通过「控制面板→用户与群组」临时禁止普通用户访问NAS,仅保留管理员账号用于监控;

- 断开NAS与外部客户端的连接(如关闭SMB、NFS服务),避免数据读写冲突。


步骤4:提前完成系统与套件配置

1. 同步前预配置:在创建HA集群前,先在主服务器完成DSM更新、套件安装、用户配置等操作,避免同步过程中叠加系统配置变更;

2. 套件筛选:卸载不兼容HA集群的套件(如Snapshot Replication),待同步完成后重新安装配置,减少同步数据量。


步骤5:启用同步加速功能(DSM 7.x专属)

1. 登录主服务器DSM,进入「高可用性→设置→高级」;

2. 勾选“启用同步加速”(仅支持DSM 7.0及以上版本),系统会自动优化数据打包算法与传输协议;

3. 勾选“跳过已存在的相同文件”,避免重复传输从服务器已有的系统文件(仅首次同步有效)。



四、同步状态监控:3种方式实时掌握进度

同步过程中需实时跟踪进度与速率,避免因异常导致同步失败,以下是官方推荐的监控方法:


1. 套件内可视化监控(最常用)

1. 打开「高可用性」套件,进入「状态」页面;

2. 查看“同步进度”(百分比)与“当前速率”(MB/s),系统会自动估算剩余时间;

3. 若显示“同步中”且速率稳定在预期范围(如10Gbps环境下≥800MB/s),说明同步正常。


2. 终端命令深度监控(进阶排查)

1. 通过SSH登录主服务器(「控制面板→终端机与SNMP」启用SSH服务);

2. 执行命令`synoha --status`,查看同步状态详情,重点关注“sync_progress”(进度)与“sync_speed”(速率)字段;

3. 执行`ifstat -i eth1`(eth1为同步网口名称),查看实时网络带宽占用,确认是否达到预期速率。


3. 日志分析(异常追溯)

1. 进入「高可用性→日志→同步日志」;

2. 筛选“首次同步”相关记录,若出现“timeout”“read error”等关键词,说明存在网络或存储异常;

3. 日志保留时间为30天,可导出为CSV文件供后续分析。



五、常见异常处理:同步卡住、速度骤降的解决方案

1. 异常1:同步进度停滞(超过30分钟无变化)

- 可能原因:① 同步网线松动或损坏;② 从服务器硬盘故障;③ 网络冲突导致连接中断。

- 解决步骤:

1. 检查同步网口的LED指示灯(正常应常亮绿灯,闪烁表示数据传输),重新插拔网线或更换新网线;

2. 登录从服务器,通过「存储管理器→硬盘」检查硬盘健康状态,若显示“警告”或“故障”,立即更换硬盘;

3. 执行`synoha --sync --restart`重启同步服务,若仍无响应,解散集群后重新创建(解散前需备份主服务器数据)。


2. 异常2:同步速率骤降(从800MB/s降至≤100MB/s)

- 可能原因:① 业务网络占用同步带宽;② 主服务器CPU/内存负载过高;③ 硬盘进入节能模式。

- 解决步骤:

1. 通过「网络监控」查看同步网口带宽占用,若被业务流量挤占,暂停所有客户端访问;

2. 进入「资源监控」关闭高负载进程(如虚拟机、转码服务),确保CPU占用率≤50%;

3. 在「存储管理器→硬盘→设置」中关闭“硬盘休眠”功能(同步期间硬盘休眠会导致读取中断)。


3. 异常3:同步失败,提示“存储不兼容”

- 可能原因:① 从服务器存储池未删除(首次同步要求从服务器无存储池);② 文件系统不是Btrfs;③ 硬盘容量不足(从服务器容量<主服务器)。

- 解决步骤:

1. 登录从服务器,通过「存储管理器」删除所有存储池与卷;

2. 确认主从服务器均使用Btrfs文件系统(EXT4需格式化重建);

3. 更换从服务器硬盘,确保总容量≥主服务器(单盘容量可不同,但总容量需满足)。



总结

Synology HA集群首次同步时间的核心控制逻辑是“数据量最小化、传输速率最大化、系统干扰最小化”——通过提前清理冗余数据、搭建10G同步网络、优化存储配置,可显著缩短同步耗时;而实时监控同步状态与精准排查异常,则能避免同步失败导致的重复返工。对于企业而言,合理规划同步时间不仅能提升集群搭建效率,更能为后续业务连续性保障奠定基础。


为帮你快速落地优化方案,我可整理一份《Synology HA集群首次同步优化 Checklist》,包含网络配置模板、存储选型指南、同步监控指标清单,直接对照即可完成全流程优化,你是否需要?

Synology HA集群首次同步时间详解:影响因素、优化方法与异常处理

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技术支持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无法访问共享文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NAS Win...

  • ·

    如何用 DiXiM Media 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DSM常规设置...

  • ·

    Active Backup fo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NAS打开Of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Migrati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Office多...

相关文章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             1号楼225

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

微信咨询

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