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ynology NAS RAID 10 结构检查指南:从可视化操作到命令行验证
RAID 10(由 RAID 1 镜像与 RAID 0 条带组合而成)是 Synology NAS 中兼顾 “数据安全” 与 “读写速度” 的主流存储方案,需至少 4 块硬盘组成,其结构稳定性直接决定数据安全性。但很多用户在创建 RAID 10 存储池后,不清楚如何 “确认结构配置正确” 或 “检查是否存在潜在故障”—— 比如误将 RAID 5 当作 RAID 10,或成员硬盘出现警告未及时发现。根据 Synology 官方教程(
https://kb.synology.cn/zh-cn/DSM/tutorial/How_do_I_check_RAID_10_structure),检查 RAID 10 结构的核心是 “通过 DSM 存储管理器可视化查看” 与 “进阶命令行验证”,本文将分步骤拆解操作细节,同时解读关键参数含义,帮助用户全面掌握 RAID 10 结构检查方法。
一、RAID 10 基础认知:为什么要检查结构?检查什么?
在开始操作前,需先明确 RAID 10 的核心特性与检查的必要性,避免盲目操作:
1. Synology RAID 10 的核心特性(检查的前提)
群晖 RAID 10 需满足 3 个基础条件,这是判断结构是否正确的关键:
- 硬盘要求:至少 4 块硬盘(最多支持 16 块,需同类型:均为 HDD 或均为 SSD),建议容量一致(若不一致,总容量按 “最小硬盘容量 ×(硬盘数 / 2)” 计算);
- 结构原理:先将硬盘两两组成 RAID 1 镜像(确保数据冗余),再将多个镜像组组成 RAID 0 条带(提升读写速度)—— 例如 4 块硬盘:(盘 1 + 盘 2) RAID 1 + (盘 3 + 盘 4) RAID 1 → 两组 RAID 1 组成 RAID 0;
- 容量特性:总容量 = 最小硬盘容量 ×(硬盘数量 / 2)(无冗余容量损耗外的额外占用),例如 4 块 2TB 硬盘,总容量 = 2TB×2=4TB(实际可用约 3.6TB,因格式化损耗)。
2. 检查 RAID 10 结构的 3 大核心目的
- 确认配置正确:避免创建时误选 RAID 5/6 或 SHR,确保实际结构与需求一致(比如需要 RAID 10 的速度与安全,却误配成 RAID 0);
- 发现潜在故障:及时识别成员硬盘 “警告”“故障” 状态,或 RAID “降级”“重建中” 等异常,避免数据丢失;
- 验证容量合规:确认总容量符合 RAID 10 计算逻辑,排除硬盘容量识别错误(比如某块硬盘未被正确加入阵列)。
二、前提准备:检查前需确认的 2 个关键条件
在开始检查前,需完成基础准备,确保操作顺利且结果准确:
1. 确认登录账号权限(必须为管理员)
仅 “administrators” 群组的用户能访问存储管理器的完整功能,普通用户无权限查看 RAID 结构。
确认方法:登录 DSM 后,点击右上角用户名→【个人设置】→【所属群组】,确认包含 “administrators”。若不是,需联系管理员提升权限。
2. 确认 DSM 版本与存储池类型
- DSM 版本:进入【控制面板→系统→系统信息】,记录版本(7.0 + 与 6.2 及以下界面差异大,需分版本操作);
- 存储池类型:先确认目标存储池是否为 RAID 10—— 若未明确,可先按后续步骤进入存储池详情页,初步查看 RAID 类型(避免对非 RAID 10 存储池操作)。
三、分 DSM 版本检查 RAID 10 结构(可视化操作,新手推荐)
Synology DSM 提供直观的图形化界面,无需命令即可完成 RAID 10 结构检查,核心是通过 “存储管理器→存储池详情” 查看关键参数,分版本操作如下:
场景 1:DSM 7.0 及以上版本(主流版本,操作更直观)
DSM 7.0 + 优化了存储管理界面,将 “RAID 结构”“成员硬盘”“容量信息” 整合在同一详情页,步骤如下:
步骤 1:打开存储管理器并定位存储池
- 登录 DSM 桌面,点击【主菜单】(左下角 Windows 图标样式),在应用列表中找到【存储管理器】(蓝色硬盘图标),点击打开;
- 左侧导航栏默认选中【存储】,右侧列表显示所有已创建的存储池(如 “Storage Pool 1”“Storage Pool 2”);
- 找到目标 RAID 10 存储池(可通过名称区分,若不确定,先点击任一存储池查看 RAID 类型)。
步骤 2:查看 RAID 10 核心结构信息
- 点击目标存储池的名称(或右侧【详情】按钮,即 “三个点” 图标),进入 “存储池详情” 页;
- 在详情页顶部,【RAID 类型】字段明确显示 “RAID 10”—— 此为确认结构的核心依据,若显示 “SHR”“RAID 5” 等,说明非 RAID 10,需重新创建;
- 向下滚动至【成员硬盘】区域,查看以下关键信息(需逐条核对):
信息项 | 查看要点 | 正常状态示例 |
硬盘数量 | 确认≥4 块(RAID 10 最低要求) | 4 块、6 块、8 块 |
硬盘型号 | 建议同品牌同型号(避免兼容性问题) | 均为 “Seagate IronWolf 4TB” |
硬盘状态 | 全部显示 “正常”(无 “警告”“故障”) | 状态列均为绿色 “正常” |
硬盘容量 | 建议容量一致(若不一致,以最小容量为准) | 均为 “4.0 TB” |
- 继续查看【容量】区域,验证容量是否符合 RAID 10 逻辑:
- 【总容量】:计算 “最小硬盘容量 ×(硬盘数 / 2)”,例如 4 块 4TB 硬盘,总容量应为 “16.0 TB”(实际显示约 14.5 TB,因十进制与二进制换算差异);
- 【可用容量】:总容量减去已使用容量,若可用容量远低于预期(如总容量 14.5TB,可用仅 1TB),需检查是否有大文件占用,而非结构问题。
步骤 3:检查 RAID 10 运行状态
在【存储池详情】页顶部,【状态】字段显示 RAID 10 的运行状态,需重点关注:
- 正常状态:显示 “正常”(绿色字体),说明所有硬盘无故障,RAID 运行稳定;
- “降级”(黄色字体):至少 1 块硬盘故障,需立即备份数据并更换故障硬盘;
- “正在重建”(蓝色字体):已更换故障硬盘,RAID 正在恢复数据,需等待重建完成(勿断电);
- “已损坏”(红色字体):多块硬盘同时故障,RAID 结构崩溃,需通过备份恢复数据。
场景 2:DSM 6.2 及以下版本(旧版本适配)
DSM 6.2 及以下版本的 “存储池” 界面独立,操作路径略有差异,但核心信息一致:
步骤 1:进入存储池管理界面
- 登录 DSM 后,点击【控制面板】→【存储管理器】(部分版本直接在桌面有快捷方式);
- 左侧导航栏点击【存储池】(而非 “存储”),右侧显示存储池列表。
步骤 2:查看 RAID 10 结构与状态
- 选中目标存储池,点击页面上方【编辑】按钮(或右键点击存储池,选择【属性】);
- 在弹出的 “存储池属性” 窗口中,【RAID 类型】显示 “RAID 10”,确认结构正确;
- 切换到【硬盘】标签页,查看成员硬盘的数量、状态、容量(核对要点与 7.0 + 一致);
- 切换到【容量】标签页,验证总容量是否符合 RAID 10 计算逻辑,点击【确定】关闭窗口。
四、进阶检查:SSH 命令行验证 RAID 10 结构(技术用户适用)
对于需要更底层信息(如 RAID 阵列 ID、重建进度百分比)的技术用户,可通过 SSH 连接 NAS,执行命令行查看 RAID 10 结构,步骤如下:
步骤 1:开启 DSM 的 SSH 服务
- 进入【控制面板→终端机和 SNMP→终端机】;
- 勾选 “启用 SSH 服务”,默认端口为 22(可自定义,避免冲突),点击【应用】。
步骤 2:通过 SSH 连接 NAS(以 Windows 为例)
- 打开 Windows【命令提示符】(Win+R 输入 “cmd”)或 PowerShell;
- 输入 SSH 连接命令:ssh 用户名@NAS的IP地址 -p 端口号(示例:ssh admin@192.168.1.100 -p 22);
- 按回车后,输入 DSM 管理员密码(输入时无显示,输完直接回车),成功连接后显示 “admin@Synology:~$” 提示符。
步骤 3:执行命令查看 RAID 10 结构
- 输入核心命令:cat /proc/mdstat(此命令查看 Linux 系统下的 RAID 阵列状态,群晖 DSM 基于 Linux 内核);
- 查看命令输出结果,重点关注以下信息(以 4 块硬盘的 RAID 10 为例):
Personalities : [linear] [raid0] [raid1] [raid10] [raid6] [raid5] [raid4] [multipath]md2 : active raid10 sda3[0] sdb3[1] sdc3[2] sdd3[3]15628058624 blocks super 1.2 512K chunks 2 near-copies [4/4] [UUUU]bitmap: 0/15 pages [0KB], 65536KB chunk
- 【raid10】:确认阵列类型为 RAID 10;
- 【sda3 sdb3 sdc3 sdd3】:4 块硬盘的分区(sda-sdd 为硬盘标识,3 为存储池分区),说明 4 块硬盘均正常加入阵列;
- 【4/4】:左侧数字为 “当前活跃硬盘数”,右侧为 “总硬盘数”,4/4 表示所有硬盘正常;
- 【UUUU】:每个 “U” 代表一块正常硬盘,若显示 “UUDU”,说明第二块硬盘故障(“D”=down);
- 若需查看更详细的硬盘信息,输入命令:synopkg list --name | grep md,可显示存储池与硬盘的对应关系。
五、关键问题解读:检查中常见异常与解决方法
在检查 RAID 10 结构时,用户可能遇到 “容量不符”“硬盘警告”“结构不显示” 等问题,以下是官方推荐的解决方案:
1. 问题 1:RAID 10 总容量不符合预期(如 4 块 4TB 硬盘总容量仅 8TB)
- 硬盘容量不一致,总容量按 “最小硬盘容量 ×(硬盘数 / 2)” 计算(如 3 块 4TB+1 块 2TB,总容量 = 2TB×2=4TB);
- 误将 “可用容量” 当作 “总容量”(可用容量 = 总容量 - 已用容量)。
- 查看成员硬盘容量,确认是否有容量较小的硬盘,若有,建议更换为同容量硬盘;
- 区分 “总容量” 与 “可用容量”(DSM 7.0 + 在详情页明确标注,6.2 在【容量】标签页查看)。
2. 问题 2:成员硬盘显示 “警告” 状态
- 原因:硬盘出现坏道、SMART 异常或温度过高(超过 60℃)。
- 进入【存储管理器→硬盘】,找到警告硬盘,点击【详情】;
- 查看【SMART 信息】,重点关注 “硬盘温度”“坏扇区计数”(如 “Current Pending Sector Count” 非 0,说明有坏道);
- 立即备份 RAID 10 存储池数据(通过 Hyper Backup 备份到外部硬盘);
- 关闭 NAS,更换警告硬盘为同型号同容量硬盘,开机后 RAID 会自动重建。
3. 问题 3:DSM 中看不到 RAID 10 结构(存储池列表为空)
- 硬盘故障导致存储池无法识别(如多块硬盘同时离线)。
- 确认登录账号属于 “administrators” 群组;
- 进入【存储管理器→硬盘】,查看所有硬盘状态,若多块显示 “故障”,需逐一更换硬盘;
- 若存储池仍不显示,联系 Synology 官方支持,提供 NAS 日志进一步排查。
六、注意事项:确保 RAID 10 结构检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
检查过程中需遵守以下规则,避免操作失误或数据风险:
1. 检查时不中断存储池操作
- 若 RAID 10 正在执行 “重建”“扩充容量” 等操作,不要重启 NAS 或关闭存储管理器 —— 中断操作可能导致阵列损坏,需等待操作完成后再检查。
2. 定期检查,而非仅故障后检查
- 建议每周检查 1 次 RAID 10 结构(尤其是成员硬盘状态),可通过 DSM【控制面板→任务计划】创建 “定期通知”,设置存储池异常时自动发送邮件提醒(【存储管理器→设置→通知】)。
3. 始终备份关键数据
- RAID 10 虽支持 “同时损坏 1 块硬盘”(部分配置支持 2 块),但多块硬盘同时故障仍会导致数据丢失,需定期将重要数据备份到 NAS 外的设备(如外部硬盘、Synology C2 云端)。
4. 更换硬盘需符合群晖兼容列表
- 若需更换故障硬盘,务必选择 Synology【兼容硬盘列表】中的型号(官网可查),避免使用非兼容硬盘导致 RAID 重建失败。
总结
检查 Synology NAS 的 RAID 10 结构,核心是通过 DSM 存储管理器的可视化界面确认 “RAID 类型、成员硬盘状态、容量合规性”,技术用户可通过 SSH 命令行获取更底层信息。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硬盘故障或结构异常,避免数据丢失风险。整个过程无需复杂技术,新手用户按版本步骤操作即可完成,关键是要理解 RAID 10 的基础特性,能识别 “正常” 与 “异常” 状态的差异。
若你需要针对 “RAID 10 重建进度检查”“多存储池批量检查” 等场景补充操作细节,或想获取 RAID 10 容量计算的具体示例,欢迎随时告知,我会进一步优化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