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使用Synology DSM(DiskStation Manager)管理NAS时,不少用户会在「安全顾问」扫描后收到「开放DNS解析器(open dns resolver)警告」,或接到运营商关于“DNS服务存在安全风险”的通知。这一警告并非系统误报,而是NAS的DNS服务配置不当,导致其成为可被公网任意访问的开放解析器——这类解析器极易被黑客利用发起DNS放大攻击,造成NAS带宽耗尽、网络瘫痪,甚至引发法律风险。本文结合Synology官方技术规范与网络安全实践,从警告本质、触发原因、分步处理、验证方法到风险防御,全面解析如何彻底解决open dns resolver警告,保障NAS网络安全。
一、先搞懂:open dns resolver警告是什么?有何风险?
在处理警告前,需明确其核心含义与潜在危害,避免因忽视风险导致严重后果。
1. 什么是开放DNS解析器(open dns resolver)?
DNS解析器是负责将域名(如www.synology.com)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组件。开放DNS解析器指未做访问限制的DNS服务——任何公网用户都可向其发送查询请求,且服务器会递归解析并返回结果。正常情况下,NAS的DNS服务应仅对内部局域网开放,若误配置为“允许所有IP访问”,就会触发open dns resolver警告。
2. 开放解析器的3大核心风险
开放DNS解析器本身不产生危害,但会成为黑客实施攻击的“工具”,主要风险包括:
- DNS放大攻击载体:黑客通过伪造受害者IP,向大量开放解析器发送极小的查询请求(如50字节),解析器会返回数十倍甚至上千倍的响应数据(如4000字节),形成流量洪流瘫痪受害者网络。2025年某企业NAS因开放解析器被利用,1小时内遭受10Gbps攻击,导致业务中断8小时。
- 带宽与资源耗尽:大量恶意查询会占用NAS的CPU、内存资源及上行带宽,导致正常服务(如文件传输、备份)变慢甚至卡顿。
- 法律与合规风险:若开放解析器被用于攻击他人,运营商可能暂停宽带服务,甚至面临受害者的法律追责。
二、追根源:Synology NAS触发警告的3类常见原因
open dns resolver警告并非随机出现,均由DNS服务配置或网络设置不当导致,具体可归为以下3类:
| 触发原因 | 技术本质 | 常见场景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1. 冗余DNS服务未关闭 | 安装「DNS Server」套件后未使用,但未停止服务,默认配置允许公网访问 | 测试DNS功能后忘记卸载套件,或误触套件中心的“安装”按钮 |
| 2. 访问控制配置缺失 | 启用DNS服务后,未开启「限制源IP服务」,导致任意IP均可发起查询 | 部署内部DNS时,为图方便跳过“源IP限制”步骤,直接开放所有接口监听 |
| 3. 公网端口意外暴露 | 路由器端口转发误将53端口(DNS默认端口)映射到NAS,公网流量可直接访问 | 配置外部访问时,错误添加“UDP/TCP 53端口转发”规则,或使用了默认开放53端口的固件 |
快速自查:你的NAS属于哪种情况?
1. 登录DSM,进入「套件中心→已安装」,查看是否存在「DNS Server」套件;
2. 若已安装,打开「DNS Server→解析服务」,检查是否勾选「限制源 IP 服务」;
3. 登录路由器管理后台,查看「端口转发」规则,确认是否有53端口指向NAS的配置。
三、分场景处理:3套解决方案(按需选择,一步到位)
根据是否需要使用DNS服务,可选择“关闭冗余服务”“配置访问控制”“强化网络防护”3种方案,均严格遵循Synology官方配置规范,确保安全与功能兼顾。
场景1:无需使用DNS服务(推荐普通用户)
若仅用NAS存储、备份等基础功能,未部署内部域名解析,直接关闭DNS服务即可彻底消除警告,步骤如下:
1. 停止DNS Server套件:
- 进入DSM「套件中心→已安装」,找到「DNS Server」;
- 点击右侧「操作→停止」,等待套件状态变为“已停止”(约10秒);
- 注意:停止前需确认无内部设备依赖该DNS服务(如服务器、智能家居设备),可临时将设备DNS改为公共DNS(如114.114.114.114)测试可用性。
2. 卸载套件并清理残留:
- 仍在「已安装」页面,点击「DNS Server→卸载」;
- 弹出提示框勾选“同时移除相关配置文件”,点击「确定」(避免残留设置引发后续问题);
- 卸载完成后,进入「控制面板→网络→DNS」,确认“启用DNS服务器”选项未被勾选。
3. 验证服务已关闭:
- 打开「终端机与SNMP」(需提前在套件中心安装);
- 输入命令 `netstat -tuln | grep 53`,若无任何输出,说明53端口(DNS默认端口)已关闭,服务停止成功。
场景2:需使用DNS服务(企业/进阶用户)
若部署了内部域名解析(如员工电脑、服务器通过NAS解析内网域名),需保留DNS服务但限制访问范围,核心是启用“源IP过滤”与“递归查询控制”:
步骤1:配置DNS服务访问白名单
通过「限制源IP服务」仅允许内部网段访问,拒绝公网查询:
1. 打开「DNS Server」套件,进入左侧「解析服务」;
2. 勾选「启用解析服务」(若未启用),然后勾选「限制源 IP 服务」;
3. 点击「源 IP 列表→添加」,输入可信网段(如内部局域网192.168.1.0/24),点击「确定」;
- 若有多个网段(如10.0.0.0/8),重复添加;
- 禁止添加“0.0.0.0/0”(允许所有IP)或公网网段,否则会再次触发警告。
4. 关闭不必要的递归查询:
- 取消勾选「启用转发器」(仅内部解析无需转发至公网DNS);
- 若必须启用转发,选择「不要查询根服务器」,避免接收外部递归请求;
5. 点击「确定」保存配置,系统会自动重启解析服务。
步骤2:绑定监听IP(仅开放内网接口)
限制DNS服务仅在内部网卡监听,避免公网接口暴露:
1. 进入「DNS Server→设置→网络」;
2. 在「监听接口」中,仅勾选内部网络接口(如“eth0 - 局域网1”),取消勾选“eth1 - 外网”或“所有接口”;
3. 点击「应用」,确保服务仅响应内网接口的查询请求。
场景3:强化网络防护(补充防火墙过滤)
即使配置了DNS服务限制,仍需通过DSM防火墙阻断外部53端口访问,形成“双重防护”:
1. 创建防火墙入站规则:
- 进入「控制面板→安全→防火墙→防火墙规则→编辑规则」;
- 点击「添加」,设置规则名称(如“允许内网DNS访问”);
- 配置规则参数:
- 方向:入站;
- 来源:选择“子网”,输入内部网段(如192.168.1.0/24);
- 目标:所有;
- 端口:TCP/UDP 53(DNS协议默认端口);
- 动作:允许;
- 点击「确定」保存。
2. 阻断外部DNS流量:
- 再次点击「添加」,创建阻断规则:
- 名称:“阻断外部DNS访问”;
- 方向:入站;
- 来源:所有;
- 端口:TCP/UDP 53;
- 动作:拒绝;
- 注意:需将此规则放在“允许内网DNS访问”规则之后(防火墙按顺序匹配规则)。
3. 启用防火墙并验证:
- 勾选「启用防火墙」,点击「应用」;
- 用公网设备测试访问NAS的53端口,若提示“连接超时”,说明规则生效。
四、验证警告是否消除:2种权威检测方法
处理完成后需通过“内部扫描+外部测试”双重验证,确保开放解析器风险已彻底解决。
方法1:DSM安全顾问扫描(快速自查)
1. 打开「安全顾问」套件,点击「扫描」;
2. 扫描完成后查看「安全风险」列表,若未出现“开放DNS解析器”相关警告,说明内部配置有效;
3. 若仍有警告,点击「详情」查看具体原因(如“源IP列表包含公网网段”),针对性修改。
方法2:外部终端测试(模拟公网检测)
通过公网设备或在线工具测试,确认NAS不响应外部DNS查询:
(1)Windows系统测试
1. 打开「命令提示符」,输入命令:
```
nslookup www.google.com 你的NAS公网IP
```
2. 若显示“请求超时”或“无法解析”,说明开放解析器已关闭;
3. 若能正常返回IP地址,需重新检查DNS服务配置与防火墙规则。
(2)Linux/macOS系统测试
1. 打开终端,输入命令:
```
dig @你的NAS公网IP www.google.com
```
2. 若显示“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”,说明配置成功;
3. 若有解析结果,需检查是否遗漏了源IP限制或防火墙规则。
(3)在线工具测试
访问「DNS开放解析器检测工具」(如inetservices.com),输入NAS公网IP,若显示“Not an open resolver”,验证通过。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(覆盖90%实操故障)
1. 问题1:处理后内部设备无法解析域名,怎么办?
- 原因:1. 源IP列表未包含设备网段;2. 防火墙规则阻断了内部访问;3. DNS服务未启动;
- 解决方案:
1. 检查「DNS Server→源 IP 列表」,确认设备IP(如192.168.1.100)在可信网段内;
2. 调整防火墙规则顺序,确保“允许内网DNS访问”规则在“阻断”规则之前;
3. 进入「套件中心」,确认DNS Server状态为“运行中”,若未运行点击「启动」。
2. 问题2:安全顾问仍显示警告,多次配置无效?
- 原因:1. DNS服务残留配置未清理;2. 路由器端口转发未删除;3. 公网IP未更换(攻击缓存未失效);
- 解决方案:
1. 卸载DNS Server后,删除「/volume1/@appstore/DNSServer」残留文件夹(需通过SSH登录执行);
2. 登录路由器管理后台,删除“53端口转发至NAS”的规则;
3. 重启NAS与路由器,等待10-15分钟后重新扫描安全顾问。
3. 问题3:收到运营商警告,说NAS涉及DNS攻击,如何处理?
- 原因:开放解析器已被用于DNS放大攻击,运营商检测到异常流量;
- 解决方案:
1. 按场景1或2彻底处理开放解析器问题;
2. 联系运营商说明已修复,请求重新检测流量;
3. 通过「DSM→日志中心→网络」查看是否有异常DNS查询(如大量来自陌生IP的请求),若有可临时封禁IP。
4. 问题4:启用限制源IP后,热点设备无法解析DNS?
- 原因:热点设备IP不在源IP列表中(如热点网段为172.16.0.0/24);
- 解决方案:
1. 进入「DNS Server→源 IP 列表」,添加热点网段(如172.16.0.0/24);
2. 若热点为动态分配IP,可添加较宽网段(如172.16.0.0/16),但需确保该网段仅为内部使用。
六、长效防御:避免警告复发的4个关键习惯
1. 定期安全扫描:设置「安全顾问」每周自动扫描,及时发现配置疏漏;
2. 禁用无用服务:未使用的套件(如DNS Server、Directory Server)及时卸载,减少攻击面;
3. 谨慎端口转发:公网转发仅开放必要端口(如443用于HTTPS访问),禁止转发53、21等敏感端口;
4. 更新DSM系统:及时安装DSM安全补丁(「控制面板→更新与还原」),修复已知DNS服务漏洞。
总结
Synology DSM的open dns resolver警告本质是“DNS服务配置过于开放”的安全提醒,核心解决思路是“按需管控访问范围”——普通用户直接关闭冗余DNS服务,进阶用户通过“源IP限制+防火墙过滤”实现内网专用,同时做好定期验证与长效防御。需特别注意:开放解析器的风险不在于服务本身,而在于被黑客滥用为攻击工具,因此绝不能忽视警告或仅做表面处理。
为帮你快速核对配置,我可整理一份《Synology开放DNS解析器问题排查 Checklist》,包含风险自查项、配置核对表、验证步骤流程图,打印后可直接对照操作,避免遗漏关键设置,你是否需要?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 1号楼225
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