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从文件服务器复制到Synology NAS全指南:Active Backup+协议传输分步操作

在企业或个人数据迁移场景中,将数据从现有文件服务器(如Windows文件服务器、Linux服务器)复制到Synology NAS是常见需求——但不同服务器系统、数据量大小(如几十GB到数TB),适用的复制方法差异极大。若盲目选择手动复制,不仅耗时久,还可能因网络中断导致数据冗余或丢失;而用专业工具(如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)可实现自动化与断点续传。本文将从核心方案对比入手,分步骤详解“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复制”“File Station挂载复制”“多协议传输(SMB/rsync等)”三种实操方法,同时解答权限继承、中断处理等高频问题,帮你安全高效完成数据迁移。



一、先对比:两种核心复制方案的优劣势(选对方法少走弯路)

将数据从文件服务器复制到Synology NAS,本质可归为“工具化复制(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)”与“协议化复制(文件传输协议)”两类,两者适用场景、操作复杂度、功能特性差异显著,需先明确区别再选择:


| 对比维度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文件传输协议(SMB/rsync/FTP等)        |
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核心优势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1. 支持计划任务(自动定时复制);
2. 断点续传,中断无冗余文件;
3. 备份格式灵活,可还原权限;
4. 支持增量复制(仅传变化数据) | 1. 支持所有Synology NAS型号,无兼容性限制;
2. 操作直接,无需安装额外工具;
3. 适配所有文件服务器(Windows/Linux/通用) |

| 主要劣势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1. 仅支持特定Synology NAS型号(如Plus系列、企业级FS系列);
2. 仅兼容SMB/rsync两种协议;
3. 需提前安装套件 | 1. 手动操作,无计划任务;
2. 网络中断需重新全量复制;
3. 无法直接继承文件服务器的用户/群组权限 |

| 适用场景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1. 大量数据(1TB以上)长期定期复制;
2. 需断点续传、增量更新;
3. 重视数据权限还原 | 1. 小量数据(10GB以内)一次性复制;
2. 临时迁移,无自动化需求;
3. 非Active Backup支持的NAS型号 |

| 操作复杂度              | 中等(需配置备份任务,1次设置长期可用)              | 简单(直接连接复制,适合临时操作)        |


选择建议:若数据量>100GB、需定期同步或重视权限,优先选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;若仅临时复制小数据、或NAS型号不支持Active Backup,用文件传输协议更便捷。



二、方案1:用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复制(自动化+断点续传)

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是Synology官方推荐的专业工具,尤其适合“大量数据定期复制”场景,支持计划任务与增量传输,需先确认NAS兼容性再操作。



1. 前提准备:确认兼容性与安装套件

- 兼容性检查: 

1. 登录Synology NAS的DSM管理界面,进入「套件中心」; 

2. 搜索“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”,若显示“支持此型号”,可直接安装;若提示“不兼容”,需改用文件传输协议(见下文方案3); 

3. 参考Synology官方文档,确认目标文件服务器是否支持(仅支持Windows文件服务器、Linux服务器,且需开启SMB或rsync服务)。 


- 安装套件: 

1. 在「套件中心」找到“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”,点击「安装」; 

2. 等待安装完成(约1-3分钟,取决于NAS性能),启动套件并同意用户协议。



2. 分步配置:创建文件服务器备份任务(核心步骤)

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通过“备份任务”实现数据复制,支持自动计划与增量传输,具体操作如下:


步骤1:新建“文件服务器”备份任务

1. 打开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,点击左侧「任务列表」→右上角「+」→选择「文件服务器」(非“PC/服务器”,避免选错类型); 

2. 在“备份来源”页面,选择文件服务器的协议类型: 

- 若为Windows文件服务器:勾选「SMB」(默认支持,无需额外配置服务器); 

- 若为Linux文件服务器:勾选「rsync」(需先在Linux服务器启用rsync服务,见下文补充); 

3. 点击「下一步」,进入“源设置”页面。


步骤2:填写文件服务器连接信息

1. 输入文件服务器核心信息: 

- SMB协议(Windows服务器): 

- 服务器地址:文件服务器的IP或主机名(如192.168.1.100、fileserver.local); 

- 共享文件夹:输入文件服务器上的共享目录(如“DataShare”,需确保该目录已开启共享权限); 

- 用户名/密码:文件服务器的有权限账号(需具备源文件夹的“读取权限”); 

- rsync协议(Linux服务器): 

- 服务器地址:Linux服务器IP(如192.168.1.200); 

- 端口:默认873(若修改过rsync端口,需对应填写); 

- 模块名/路径:Linux服务器上的rsync共享模块(如“backup_mod”)或绝对路径(如“/home/data”); 

- 认证方式:选“密码”或“SSH密钥”(推荐密码,简单易操作),输入Linux服务器的rsync账号密码; 

2. 点击「测试连接」,确认NAS能正常访问文件服务器(若连接失败,检查服务器地址、账号权限或防火墙端口); 

3. 连接成功后,点击「下一步」,选择“源文件夹”(需复制的具体目录,如“DataShare/2024文档”)。


步骤3:设置NAS目标存储与备份计划

1. 选择“目标存储”: 

- 在NAS的卷中选择目标共享文件夹(如“volume1/FileServerBackup”),建议单独创建文件夹用于存放迁移数据,避免与其他文件混淆; 

- 勾选“启用压缩”(可选,减少存储占用,轻微影响速度)、“启用加密”(敏感数据建议勾选,设置加密密码并牢记); 

2. 配置“备份计划”(自动化核心): 

- 计划类型:选“定期”,设置复制频率(如“每天凌晨2点”,避开服务器高负载时段); 

- 备份模式:选“增量备份”(仅复制上次后变化的数据,大幅节省时间),首次复制默认“全量备份”; 

- 保留策略:设置保留版本数(如“保留最近10个版本”,避免存储溢出); 

3. 点击「下一步」,确认任务摘要(源路径、目标路径、计划时间),点击「应用」,任务创建完成。


步骤4:执行复制与监控进度

1. 若需立即执行,在「任务列表」中找到新创建的任务,点击「立即备份」; 

2. 点击任务右侧「详情」,可查看实时进度(如“已复制50GB/200GB”“剩余时间约1小时”); 

3. 若网络中断,任务会自动暂停,恢复网络后点击「继续备份」,实现断点续传(无冗余文件); 

4. 复制完成后,在NAS的目标文件夹中确认数据完整性(如文件数量、大小与源服务器一致)。



3. 补充:Linux文件服务器启用rsync服务(适配Active Backup)

若文件服务器为Linux系统(如CentOS、Ubuntu),需先启用rsync服务,否则Active Backup无法连接,步骤如下:

1. 登录Linux服务器,执行安装命令: 

- CentOS/RHEL:`sudo yum install rsync -y`; 

- Ubuntu/Debian:`sudo apt install rsync -y`; 

2. 配置rsync共享模块: 

- 编辑配置文件:`sudo vi /etc/rsyncd.conf`; 

- 添加以下内容(按实际路径修改): 

```

[backup_mod]   模块名,Active Backup中需填写

path = /home/data   需共享的源文件夹路径

comment = Linux File Server Backup

read only = yes   仅允许读取(复制),禁止写入

auth users = rsyncuser   授权账号

secrets file = /etc/rsyncd.secrets   密码文件路径

``` 

3. 创建rsync密码文件: 

- 执行`sudo vi /etc/rsyncd.secrets`,输入“账号:密码”(如`rsyncuser:123456`); 

- 设置文件权限:`sudo chmod 600 /etc/rsyncd.secrets`(必须严格权限,否则服务无法启动); 

4. 启动rsync服务: 

- `sudo systemctl start rsyncd`; 

- 设置开机自启:`sudo systemctl enable rsyncd`; 

5. 开放防火墙端口(默认873): 

- CentOS:`sudo firewall-cmd --add-port=873/tcp --permanent && sudo firewall-cmd --reload`; 

- Ubuntu:`sudo ufw allow 873/tcp && sudo ufw reload`。



三、方案2:用File Station挂载复制(手动操作,适合小数据)

若数据量小(如10GB以内)、仅需一次性复制,且NAS不支持Active Backup,可通过File Station挂载远程文件夹直接复制——无需安装额外工具,操作类似“本地文件拖拽”。



1. 核心原理

File Station是DSM自带的文件管理工具,支持通过CIFS(兼容Windows文件服务器)或NFS(兼容Linux/Unix服务器)协议,将文件服务器的共享文件夹“挂载”到NAS本地,之后通过拖拽即可完成复制,本质是“远程文件夹本地化操作”。



2. 分步操作:挂载+复制全流程

步骤1:确认文件服务器共享权限

- Windows文件服务器: 

1. 登录Windows服务器,找到目标共享文件夹(如“Data”); 

2. 右键→「属性」→「共享」,确认已添加“Everyone”或指定账号的“读取权限”(避免NAS挂载时权限不足)。 

- Linux文件服务器(NFS): 

1. 安装NFS服务:`sudo apt install nfs-kernel-server`(Ubuntu); 

2. 配置共享:编辑`/etc/exports`,添加`/home/data nas_ip(rw,sync,no_root_squash)`(nas_ip为NAS的IP,允许读写); 

3. 生效配置:`sudo exportfs -a`,开放防火墙111、2049端口。


步骤2:在NAS的File Station挂载远程文件夹

1. 登录Synology DSM,打开「File Station」应用; 

2. 点击顶部菜单栏「工具」→「挂载远程文件夹」,弹出配置窗口; 

3. 选择挂载协议: 

- 对接Windows服务器:选「CIFS」; 

- 对接Linux服务器:选「NFS」; 

4. 填写挂载参数(以CIFS为例): 

- 服务器地址:Windows文件服务器的IP或主机名(如192.168.1.100); 

- 共享文件夹名称:输入Windows服务器的共享文件夹名(如“Data”,区分大小写); 

- 用户名/密码:Windows服务器的有权限账号(如管理员账号); 

- 挂载点名称:自定义在File Station中显示的名称(如“Win_Server_Data”,便于识别); 

- 勾选“开机自动挂载”(可选,若需长期访问); 

5. 点击「确定」,挂载成功后,在File Station左侧“远程文件夹”中可看到挂载的目录(如“Win_Server_Data”)。


步骤3:手动拖拽复制数据

1. 在File Station中,左侧选中挂载的远程文件夹(源),右侧打开NAS的目标文件夹(如“volume1/ServerCopy”); 

2. 选中需复制的文件/文件夹,按住鼠标拖拽到右侧目标文件夹,或右键→「复制」→「粘贴」; 

3. 复制过程中,底部会显示进度条(如“复制中:3.5GB/10GB”),请勿关闭File Station或重启NAS; 

4. 复制完成后,右键点击挂载的远程文件夹→「卸载」(若无需继续访问),避免占用NAS资源。



四、方案3:用文件传输协议复制(全型号兼容,多场景适配)

除上述两种方法外,还可直接通过SMB/rsync/FTP/WebDAV/NFS等协议,从文件服务器向NAS复制数据——这类方法无NAS型号限制,且适配不同服务器系统,具体选择需结合服务器类型。



1. 按服务器类型选协议:实操对照表

不同文件服务器系统支持的协议差异大,需针对性选择,以下是分场景的实操指南:


| 文件服务器类型 | 推荐协议 | 核心优势 | 操作步骤(以复制10GB文档为例) |
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Windows文件服务器 | SMB | 原生支持,无需额外配置服务器 | 1. 在NAS启用SMB服务:控制面板→文件服务→SMB→勾选“启用SMB服务”;
2. 在Windows服务器打开「文件资源管理器」,输入`NAS_IP目标共享文件夹`(如192.168.1.14CopyData);
3. 输入NAS的账号密码,连接后将Windows服务器的文件拖拽到NAS共享文件夹。 |

| Linux文件服务器 | rsync | 增量传输,适合大量数据 | 1. NAS启用rsync服务:控制面板→文件服务→rsync→勾选“启用rsync服务”;
2. 在Linux服务器执行命令:
`rsync -avz /home/data/documents/ admin@192.168.1.14:/volume1/CopyData/`;
3. 输入NAS管理员密码,开始复制(-avz表示归档、压缩、显示进度)。 |

| 通用文件服务器(Windows/Linux) | FTP | 跨系统兼容,适合低带宽 | 1. NAS启用FTP服务:控制面板→文件服务→FTP→勾选“启用FTP服务”(默认端口21);
2. 在文件服务器安装FTP客户端(如FileZilla);
3. 打开FileZilla,输入NAS的IP、FTP账号密码、端口21,连接后拖拽文件复制。 |

| 轻量文件服务器 | WebDAV | 基于HTTP,适合外网复制 | 1. NAS启用WebDAV服务:控制面板→文件服务→WebDAV→勾选“启用WebDAV服务”(端口5005);
2. 在文件服务器浏览器输入`http://NAS_IP:5005/目标共享文件夹`;
3. 输入NAS账号密码,下载文件到服务器本地(或反向上传,取决于需求)。 |

| Unix/Linux服务器 | NFS | 原生支持,速度快 | 1. NAS启用NFS服务:控制面板→文件服务→NFS→勾选“启用NFS服务”;
2. 在Linux服务器执行命令挂载NAS共享:
`mount -t nfs 192.168.1.14:/volume1/CopyData /mnt/nas`;
3. 复制文件:`cp -r /home/data/ /mnt/nas/`,完成后卸载:`umount /mnt/nas`。 |



2. 协议使用的关键注意事项

- SMB协议:Windows服务器需确保“SMB 1.0/CIFS文件共享支持”已安装(控制面板→程序→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),否则可能连接失败; 

- rsync协议:NAS需开启rsync服务,且Linux服务器的rsync命令需带“-z”参数(压缩传输),减少带宽占用; 

- FTP协议:若传输敏感数据,建议启用“FTPS”(加密),在NAS FTP设置中勾选“启用SSL/TLS加密”,避免数据明文传输; 

- NFS协议:NAS需在“NFS权限”中添加文件服务器的IP(控制面板→共享文件夹→编辑→NFS权限→添加IP),否则服务器无访问权限。



五、必看:数据复制的5个关键注意事项(避坑指南)

1. 权限继承问题:无法直接复制用户/群组权限 

从文件服务器复制到NAS时,文件的“用户群组权限”无法直接继承(因服务器与NAS的账号体系不同)——若需保留权限,仅能通过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:在备份任务中勾选“备份文件权限”,还原时可恢复原服务器的权限设置;其他方法复制后,文件所有者会变为NAS的复制账号(如admin),需手动在NAS中重新配置权限。


2. 复制vs移动:优先用“复制”避免数据丢失 

无论用哪种方法,都建议选择“复制”而非“剪切/移动”——若复制过程中断,源文件仍在服务器中,可重新尝试;若用“移动”,中断后数据可能部分留在源服务器、部分在NAS,导致数据碎片化,难以恢复。


3. 启用文件传输日志:便于追溯与排查 

重要数据复制前,建议在NAS启用传输日志: 

- Active Backup:任务编辑→「高级设置」→勾选“启用备份日志”,可在「日志中心」查看详细记录; 

- 协议传输:控制面板→文件服务→对应协议(如SMB)→勾选“启用日志”,日志可导出为CSV格式,便于跟踪文件新增/修改。


4. 中断处理:不同方法的重传逻辑 

-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:支持断点续传,中断后恢复网络,任务会从断点继续,无冗余文件; 

- File Station挂载/协议传输(SMB/FTP等):不支持断点续传,中断后需删除已复制的文件,重新全量复制(建议分批次复制大文件,如按文件夹拆分)。


5. 性能优化:提升复制速度的3个技巧 

- 网络优化:确保文件服务器与NAS在同一局域网(如千兆有线连接),避免WiFi传输(易丢包); 

- 硬件优化:NAS若支持SSD缓存,可在“存储管理器”中创建读写缓存,加速小文件(如文档、图片)复制; 

- 任务错开:避开服务器高负载时段(如Windows服务器的下班备份时段、Linux服务器的定时任务时段),选择凌晨或周末复制。



六、高频问题解答:数据复制中的常见痛点

Q1:复制后文件时间戳变了,如何保留原时间?

- 原因:默认复制会将“修改时间”改为复制时间,而非原文件时间; 

- 解决方法: 

- Active Backup:任务编辑→「高级设置」→勾选“保留文件修改时间”; 

- rsync命令:添加“--preserve=times”参数,如`rsync -avz --preserve=times /source/ user@nas_ip:/target/`; 

- File Station:复制时右键→「高级复制」→勾选“保留文件属性(包括修改时间)”(部分DSM版本支持)。


Q2:用rsync复制Linux服务器数据,提示“permission denied”怎么办?

- 排查步骤1:检查Linux服务器的源文件夹权限,执行`ls -ld /source`,确保权限为“rwxr-xr-x”(至少读权限); 

- 排查步骤2:确认NAS的rsync服务已启用,且在“共享文件夹权限”中给rsync账号(如admin)分配“读写权限”; 

- 排查步骤3:若用SSH密钥认证,检查Linux服务器的密钥文件权限(需为600,执行`chmod 600 ~/.ssh/id_rsa`)。


Q3:大量小文件(如10万张图片)复制速度慢,如何优化?

- 核心原因:小文件(<1MB)复制时,“建立连接-断开连接”的开销占比高,导致速度慢; 

- 优化方法: 

1. 先在文件服务器将小文件压缩为ZIP/RAR包(如按文件夹压缩为1GB/个); 

2. 复制压缩包到NAS(大文件传输效率更高); 

3. 在NAS用File Station解压,完成后删除压缩包。



七、总结:按场景选择最优复制方法

1. 大量数据+定期同步:选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,支持计划、增量、断点续传,适合企业长期迁移; 

2. 小数据+一次性复制:选File Station挂载,操作简单,无需安装工具,适合个人或临时需求; 

3. NAS型号不兼容Active Backup:选对应协议(Windows用SMB、Linux用rsync),全型号适配,灵活度高。


通过本文的方法,可覆盖绝大多数“从文件服务器复制到Synology NAS”的场景,关键是根据数据量、服务器类型、自动化需求选择合适方案,同时注意权限与中断处理,确保数据安全迁移。

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数据从文件服务器复制到Synology NASChecklist?清单包含“方案选择对照表、各协议配置要点、中断处理步骤”,你可按清单逐一步骤操作,避免遗漏关键环节。

数据从文件服务器复制到Synology NAS全指南:Active Backup+协议传输分步操作

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技术支持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无法访问共享文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NAS Win...

  • ·

    如何用 DiXiM Media 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DSM常规设置...

  • ·

    Active Backup fo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NAS打开Of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Migrati...

  • ·

    Synology Office多...

相关文章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             1号楼225

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

微信咨询

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