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结论与前提:未达最大硬盘数量创建 RAID 的 2 个关键条件
在动手操作前,需先明确官方结论和 2 个核心前提 —— 只要满足这两点,任何盘位的 NAS(2 盘位、4 盘位、6 盘位等)都能在不满盘时创建 RAID,具体如下:
1. 官方结论:支持,但需符合 RAID 类型的 “最低盘位要求”
Synology 官方明确说明:RAID 阵列的创建取决于 “RAID 类型的最低硬盘数量”,而非 NAS 的最大盘位。比如 RAID 1 最低需 2 块硬盘,即使是 4 盘位 NAS,装 2 块就能创建;RAID 5 最低需 3 块,6 盘位 NAS 装 3 块也能创建。反之,若硬盘数量未达到 RAID 类型的最低要求(如 1 块硬盘想做 RAID 1),则无法创建。
2. 2 个核心前提条件(必须满足)
要成功创建 RAID,需同时满足 “RAID 类型最低盘位” 和 “NAS 硬件支持”,缺一不可,具体要求如下:
(1)RAID 类型的最低盘位要求(关键!)
不同 RAID 类型为实现数据保护或性能优化,对硬盘数量有明确最低限制,这是创建的基础。Synology 支持的主流 RAID 类型及其最低盘位如下表:
RAID 类型  | 最低硬盘数量  | 最大硬盘数量(无限制,取决于 NAS 盘位)  | 核心特点(适合场景)  | 未达最大盘位示例(4 盘位 NAS)  | 
Basic  | 1  | 1(单盘,无 RAID)  | 无数据保护,仅单盘使用(临时存储、备份盘)  | 装 1 块硬盘,不做 RAID  | 
RAID 0  | 2  | 取决于 NAS 盘位  | 无数据保护,性能最大化(临时渲染、非重要数据)  | 装 2 块 / 3 块 / 4 块,做 RAID 0  | 
RAID 1  | 2  | 2(仅支持 2 块,部分型号支持 RAID 10)  | 镜像保护,容量减半(重要数据、系统盘)  | 装 2 块,做 RAID 1(剩余 2 盘位空闲)  | 
RAID 5  | 3  | 取决于 NAS 盘位  | 奇偶校验,牺牲 1 块盘容量(平衡容量与安全)  | 装 3 块,做 RAID 5(剩余 1 盘位空闲)  | 
RAID 6  | 4  | 取决于 NAS 盘位  | 双重奇偶校验,牺牲 2 块盘容量(多盘安全优先)  | 装 4 块 / 5 块 / 6 块(6 盘位 NAS)  | 
RAID 10  | 4(偶数)  | 偶数盘(如 4、6、8,取决于 NAS 盘位)  | 镜像 + 条带,性能与安全兼顾(企业级数据)  | 装 4 块(4 盘位 NAS 满盘)或 6 块(6 盘位 NAS)  | 
关键提醒:部分旧型号 NAS(如 DS218 + 之前的 2 盘位型号)仅支持 Basic、RAID 0、RAID 1,不支持 RAID 5/6;需先在 Synology 官网 “产品规格” 中确认你的 NAS 支持的 RAID 类型(路径:官网→产品→选择型号→规格参数→存储→支持的 RAID 类型)。
(2)NAS 硬件与硬盘兼容性
- 硬盘类型兼容:需使用 Synology 官方 “硬盘兼容性列表” 中的硬盘(HDD/SSD),优先选择 “推荐” 级别(如希捷 IronWolf、西数 Red Pro),避免使用监控盘、台式机硬盘(易因持续运行过热导致故障);
 
- 硬盘容量建议:创建 RAID 时,建议使用 “同容量硬盘”(若容量不同,RAID 会按 “最小单盘容量” 计算可用容量,多余容量浪费),后续扩容需用 “等于或大于现有最小容量” 的硬盘;
 
- NAS 固件版本:需升级到 DSM 6.2 及以上版本(旧版本对部分 RAID 类型的支持不完善,如 DSM 6.0 不支持 RAID 6 扩容),升级路径:DSM 控制面板→更新和还原→立即检查更新。
 
二、3 步实操:未达最大硬盘数量创建 RAID 阵列(以 4 盘位 DS923 + 为例)
以下以 “4 盘位 DS923 + 装 2 块 16TB 硬盘创建 RAID 1” 为例,详细讲解创建步骤(其他盘位 NAS、RAID 类型操作逻辑一致,仅需调整硬盘数量和 RAID 类型选择):
第一步:准备工作(安装硬盘 + 确认兼容性)
- 安装硬盘到 NAS:
 
关闭 DS923 + 电源,打开机箱侧盖,将 2 块 16TB 硬盘插入空闲硬盘插槽(如插槽 1、插槽 2),确保硬盘卡扣扣紧,盖好机箱,通电启动 NAS;
- 确认硬盘被识别:
 
登录 DSM 系统(浏览器输入 NAS 局域网 IP,如 
192.168.1.100),打开 “控制面板→存储管理器”,在左侧 “硬盘” 标签页中,确认 2 块硬盘状态为 “正常”(无 “未初始化”“故障” 提示),若显示 “未初始化”,点击 “初始化”(选择 “GPT” 分区格式,兼容大容量硬盘)。
第二步:创建存储池(RAID 的基础载体)
存储池是 RAID 阵列的 “容器”,需先创建存储池,再选择 RAID 类型:
- 进入存储池创建页面:
 
在 “存储管理器” 左侧点击 “存储池”,点击右上角 “创建”→选择 “创建存储池”→点击 “下一步”;
- 选择硬盘(未达最大数量):
 
在 “选择硬盘” 页面,勾选已安装的 2 块 16TB 硬盘(插槽 1、插槽 2),不勾选空闲插槽(3、4),点击 “下一步”;
此时系统会提示 “已选择 2 块硬盘,剩余 2 个空闲插槽可后续添加硬盘”,点击 “确认”;
- 选择 RAID 类型(符合最低盘位):
 
在 “RAID 类型” 下拉列表中,选择 “RAID 1”(因 2 块硬盘符合 RAID 1 的最低盘位要求),系统会显示 “预计可用容量”(16TB,因 RAID 1 容量 = 最小单盘容量,2 块 16TB 仅 16TB 可用),点击 “下一步”;
若选择 “RAID 0”(2 块硬盘也符合),预计可用容量为 32TB(无数据保护),根据需求选择(重要数据推荐 RAID 1,非重要数据可选 RAID 0);
- 确认设置并创建:
 
查看 “摘要”(硬盘数量、RAID 类型、可用容量),勾选 “我已阅读并同意...”,点击 “应用”→系统开始创建存储池,耗时约 5-10 分钟(取决于硬盘容量),创建完成后,存储池状态为 “正常”。
第三步:创建卷(用于实际存储文件)
存储池创建后,需分割为 “卷” 才能存放文件(如共享文件夹、照片库):
- 进入卷创建页面:
 
在 “存储管理器” 左侧点击 “卷”,点击 “创建”→选择 “创建卷”→点击 “下一步”;
- 选择存储池:
 
下拉选择刚创建的存储池(如 “存储池 1”),点击 “下一步”;
- 配置卷大小:
 
选择 “使用最大容量”(充分利用 RAID 可用容量),点击 “下一步”;
- 完成创建:
 
确认设置,点击 “应用”→卷创建完成后,在 “卷” 标签页中显示 “正常”,此时可在 “控制面板→共享文件夹” 中创建共享文件夹,开始使用 RAID 保护的存储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:未达最大盘位创建 RAID 后的扩容与安全
不满盘位创建 RAID 后,用户常需 “后续加硬盘扩容” 或担心 “数据安全”,需注意以下 3 点:
1. 后续加硬盘扩容(需符合 RAID 类型规则)
当后续购买新硬盘,想利用空闲插槽扩容时,需遵循 “RAID 类型扩容规则”,以 DS923+(4 盘位)RAID 1 扩容为例:
- 准备扩容硬盘:
 
购买 1 块与现有硬盘容量相等或更大的硬盘(如 16TB 或 20TB,推荐同品牌同型号,兼容性更好),安装到空闲插槽(如插槽 3),初始化后状态为 “正常”;
- 进入存储池扩容页面:
 
在 “存储管理器→存储池” 中,选中 “存储池 1”,点击 “操作”→“扩容”→点击 “下一步”;
- 选择扩容硬盘:
 
勾选新安装的硬盘(插槽 3),点击 “下一步”→系统提示 “RAID 1 扩容后仍为 RAID 1(2 块硬盘一组,新增硬盘需组成新 RAID 1 或升级为 RAID 5,具体取决于 RAID 类型)”;
若原 RAID 1 想升级为 RAID 5(需至少 3 块硬盘),可勾选 2 块新硬盘(插槽 3、4),系统会提示 “RAID 1 升级为 RAID 5,预计可用容量 =(3-1)×16TB=32TB”;
- 确认扩容:
 
勾选 “我已阅读并同意...”,点击 “应用”→扩容过程中存储池仍可使用(但速度会变慢),耗时约 1-2 小时(取决于硬盘容量),扩容完成后可用容量更新。
2. 数据安全:即使 RAID 也需备份(避免单一故障点)
未达最大盘位的 RAID 仍有数据风险,需额外备份:
- RAID 1/5/6 的保护范围:仅防范 “硬盘故障”,若 NAS 遭遇物理损坏(如进水、跌落)、勒索病毒攻击,RAID 无法恢复数据;
 
- 备份建议:定期将重要数据备份到 “外部硬盘”(如 USB 移动硬盘)或 “Synology C2 云备份”,形成 “本地 RAID + 异地备份” 的双重保护;
 
- 故障处理:若 RAID 中的硬盘故障(如状态变为 “故障”),需立即更换同容量硬盘,系统会自动重建 RAID(重建期间 NAS 需持续运行,不可断电)。
 
3. 性能影响:未达最大盘位的 RAID 性能是否会下降?
很多用户担心 “不满盘位的 RAID 比满盘位慢”,实际测试表明:
- 读写速度:RAID 0/1/5 的读写速度取决于 “参与 RAID 的硬盘数量”,而非 NAS 最大盘位。比如 4 盘位 NAS 装 2 块硬盘做 RAID 0,速度≈2 块硬盘之和;装 3 块做 RAID 5,速度≈2 块硬盘之和(RAID 5 写入需计算奇偶校验,速度略低于 RAID 0);
 
- 无性能损耗:空闲插槽不会对现有 RAID 性能产生负面影响,仅需确保硬盘为 “7200 转 HDD” 或 “NVMe SSD”(避免低速硬盘拖慢整体速度)。
 
四、常见问题 FAQ:解决未达最大盘位创建 RAID 的高频疑问
1. Q:2 盘位 NAS 只装 1 块硬盘,能创建 RAID 吗?
A:不能。所有 RAID 类型(除 Basic 外)均需至少 2 块硬盘,1 块硬盘仅能创建 “Basic”(无 RAID,单盘使用)。若想做 RAID,需再装 1 块硬盘(符合 RAID 0/1 的最低盘位要求)。
2. Q:用不同容量的硬盘创建 RAID(如 1 块 16TB+1 块 8TB),可用容量怎么算?
A:RAID 会按 “最小单盘容量” 计算可用容量,多余容量无法利用。比如 16TB+8TB 做 RAID 1,可用容量 = 8TB(16TB 硬盘的 8TB 闲置);做 RAID 0,可用容量 = 16TB+8TB=24TB(无闲置,但无数据保护)。建议尽量用同容量硬盘,避免浪费。
3. Q:未达最大盘位的 RAID,后续加硬盘时能更换 RAID 类型吗?
A:部分 RAID 类型支持 “升级”,需符合条件:
- RAID 1→RAID 5:需至少添加 1 块硬盘(总盘数≥3,如 2 块→3 块);
 
- RAID 0→RAID 1:需添加 1 块与现有硬盘容量相等的硬盘(总盘数 = 2);
 
- 不支持的升级:RAID 5→RAID 0(数据保护降级,需先删除 RAID,会丢失数据)。
 
升级前需备份数据,避免升级失败导致数据丢失。
4. Q:6 盘位 NAS 装 4 块硬盘做 RAID 6,比装 6 块做 RAID 6 更不安全吗?
A:安全性相同。RAID 6 的核心是 “双重奇偶校验,允许 2 块硬盘同时故障”,只要参与 RAID 的硬盘数量≥4(符合最低盘位),无论总盘数多少,安全机制一致。比如 4 块 RAID 6 和 6 块 RAID 6,均能承受 2 块硬盘故障,差异仅在 “可用容量”(4 块 RAID 6 可用容量 = 4-2=2 块盘容量;6 块 RAID 6=6-2=4 块盘容量)。
总结:未达最大盘位创建 RAID 的核心原则
Synology NAS 未达最大硬盘数量创建 RAID 的核心原则是 “满足 RAID 类型最低盘位 + 硬件兼容”,无需等装满所有硬盘再配置。实际使用中,建议:
- 重要数据(如家庭照片、工作文档):2 块硬盘做 RAID 1(4 盘位 NAS)、3 块做 RAID 5(6 盘位 NAS),兼顾安全与容量;
 
- 非重要数据(如临时下载、视频缓存):2 块做 RAID 0(容量最大化);
 
- 后续扩容:优先选择同品牌同容量硬盘,扩容前备份数据,避免升级失败。
 
按本文步骤操作,即使是新手也能灵活配置不满盘位的 RAID,既不浪费现有硬件,又能根据需求逐步扩展存储,充分发挥 NAS 的灵活性。若对 RAID 类型选择仍有疑问,可使用 Synology 官方 “RAID 计算器”(官网搜索 “RAID 计算器”),输入硬盘数量和容量,获取推荐的 RAID 类型及可用容量。